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时政>中国观察

从十九大报告读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7-11-07 14:22: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旭东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是中国政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高度关注。对于迫切希望研判中国未来外交走向的观察家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成为最佳的观察切入点。从这份报告当中,全世界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昂首阔步,书写新的华丽篇章。未来的中国必将继续积极进取,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期中国外交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历史使命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们可以读到一句非常熟悉的话:“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的做出殊为不易,而且影响深远。延续并积极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加速发展,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言,可谓关键的必要条件。

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图为与会领导人集体合影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上局部冲突和动荡不断,包括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泛滥在内的全球性危机加剧。这使得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为中共如何提出和实践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方略提出了一道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给中国外交在新时期如何服务保障国内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常常叮嘱全党要牢记毛泽东主席“进京赶考”的提醒。在外交层面,全党也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五年的征程中,中国外交拿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深入展开,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首先,中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合作倡议,推动多边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促进了国内重大战略的实施。在这其中,为全世界所熟知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亮丽的名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五通”建设。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既是对已有建设规划和早期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梳理,更是对未来更大步伐务实合作的一次全景式前瞻部署。与之相伴,应运而生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使“一带一路”倡议如虎添翼,推动了多边投融资机制更加完善,也使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中获得了更充分的话语权,而这也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所做贡献的一种生动写照。

  其次,中国接连主办的一系列大型主场外交,为推动全球性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中国接连主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以及亚信峰会等,就国际安全和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区域性和全球性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促使国际社会在中国的主导下凝聚起共识,让世界各国真切领略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与工作效率。可以说,中国为解决许多长期陷于停滞的棘手难题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新思路,为增强各方的合作动力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锐意进取的外交努力功不可没。

  再有,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而新颖的外交理论和政策方针,不仅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其中的很多理念也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的讲坛上,面向全世界郑重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设想,并被联合国多份文件或决议写入其中。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回应各式各样的全球危机与挑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理论贡献。此外,中国自身的发展理念也与对外政策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完整的系统性政策方案。五年来,中国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显著拓展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之,过去的五年,中国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众多重大的方针政策,推出了诸多重大举措,推进了大量的重要工作。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战略全局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就外交层面而言,这也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全人类做出更显著贡献的时代。

 

  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下的外交方略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中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到全局的一项历史性变化。针对这一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党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17年8月17日,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在福建泉州召开。图为嘉宾们在参观摆放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的展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所有党和国家重要政治文件中最高频的表述之一,也是与所有中国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愈发清晰的梦想。而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与稳定的国际秩序,这一点已经为几十年来改革开放的进程所证明。有一些国家对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不免心生疑虑,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又在“换汤不换药”般地炒作“中国威胁论”。对此,中国明确表明,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近年来提出的正确义利观,以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将继续作为中国外交的航标灯。顺应新时期转变的社会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谋求开放创新、互惠包容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所提倡的持久和平,强调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地就各种矛盾和分歧进行磋商,而非某国以绝对居于主导优势的武力强权四处干涉介入,用冷战式的思维进行权力对抗。换言之,中国主张用对话取代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从根本上抵制军事冲突作为解决国家间矛盾的手段,因为武力只能导致暂时而脆弱的动态权力平衡,并会为持久或更大规模的战争预埋伏笔。

  中国所提倡的普遍安全,顾名思义在于照顾各方而非单独一方的安全,这同中国提倡的综合安全观紧密相连。通过对话来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有效减少和降低军事冲突的风险,将会为和平的国际环境与稳定的国际秩序争取最广泛的国际支持。同时,中国也提出应该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尤其是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都要联合国际上的一切力量,坚决明确地予以反对并进行打击。

当地时间2017年4月2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安理会相关会议,代表中方发言

  中国所提倡的共同繁荣,是将各国的发展利益联系在一起,将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在一起,特别强调同舟共济的精神,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要持续推进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中国长期以来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对最不发达和急需援助的国家伸出援手。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雪中送炭”着实难能可贵。然而,中国贡献的亮点绝不仅仅在于援助,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致力于帮助有需求的国家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实现快速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争取彻底摆脱长期乃至数个世纪以来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还致力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进一步自由化与便利化。作为全球化的时代引领者,中国将推动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与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所提倡的开放包容,特别强调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与政治制度。每一个国家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所选择的政治道路往往也是长期政治实践探索的结果,应该被充分尊重而不是被迫接受外来势力主导的某一种制度和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政治上的相互往来非常重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应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方向。

  中国提倡的清洁美丽,与中国自身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与目标一脉相承。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当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沉重环境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很重要的内容就包括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可放心食用的食品,等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类生存所依赖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都是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本条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美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环保的缺位,也会阻碍中国梦的完整实现。因此,中国倡导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挑战,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延续与稳定

  当今的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在一个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成为当今国际局势演变的重要特征。传统的国际治理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战后国际秩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大国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造成战略格局不断发生调整,西方国家出现的政局动荡与民粹主义思潮兴起更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国际现象。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动能的乏力和传统与新兴经济体角色的转变加剧了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以发展不均衡、贫富两极分化、就业危机等为代表的国别治理挑战呈现出外溢性,连带着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以及恐怖主义、网络威胁、重大疾病风险、气候等环境危机,加剧了人们对世界未来趋势的悲观预期。在人类面临如此多的挑战之时,世界将目光集体投向了中国。

  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整体方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是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项发展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特征在于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其基础在于中国外交长期以来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则是由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将继续坚持若干原则,以维持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用确定性给国际社会更多的信心。

  第一,中国将继续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明确宣示,自身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明确表明在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决不会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第二,中国将继续坚持既定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及同发展中国家交往的方针政策。具体来说,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将继续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将继续秉持正确义利观和亲诚惠容理念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还将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全方位加强各层次的交流合作。

  第三,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战略重点,打造国际合作的高水平平台,谋求共同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贸区建设,推动世界经济深度开放,对欠发达国家进行更大力度的援助和支持。

  第四,中国将继续作为国际多边治理的核心成员,支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战后国际秩序,倡导实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以联合国改革等为途径,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共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领导集体必将带领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国70周年的时刻,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外交必将更加奋发有为,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持续推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