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卡”升级实用功能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华投资、工作和生活,中国“绿卡”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攀升。2017年,中国对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进行了全面革新,从优化申请材料、落实资格待遇等方面实施改进,进一步方便了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
“居留证”升级为“居留身份证”
2017年6月24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关注单元颁奖现场,听到最受关注年度新人奖的结果,坐在台下的北京首钢队外援马布里惊讶地张大了嘴。首次担当电影主演的马布里依靠出色的表演,在《我是马布里》中成功扮演了自己。
马布里是CBA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现役外援。从美国来中国打球7年多,马布里在中国收获了无数粉丝。因为“特殊贡献”,他于2015年拿到了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拿到“绿卡”的那一刻,马布里表示,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因为这让他成为北京的一部分,“我终于可以说这是我永久的家了”。随后,他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晒出“绿卡”的照片,“非常感激而且感到十分幸运。这是我在中国的一个真正的荣誉。我希望我不仅能帮助北京男篮赢得更多的总冠军,而且希望继续传播正能量和爱。”
2017年8月12日,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马布里更是在一档节目的现场亮出自己的贴身“绿卡”,并献吻告白自己对中国的爱。
一名外籍人士在首发仪式上展示刚领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尽管中国早在2003年就已经批准通过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制度,但这项制度的社会知晓度始终很低。直到马布里获得永久居留后,很多人才第一次意识到了“中国绿卡”的现实存在。
根据“绿卡”审批办法,中国“绿卡”分投资、技术、亲属团聚和特殊贡献4大类。马布里获得的“绿卡”属于特殊贡献类。
2017年2月,中国政府印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方案》,原本的“居留证”升级为“居留身份证”,申请条件和渠道、审批程序和标准、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证件有效期的规定均与现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一致。新版“绿卡”的最大变化是:它同中国公民的身份证一样,可以单独出示和使用,让在华外籍人士觉得和中国人一样生活在这里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更为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实际的便利。
简单来说就是,从今以后中国“绿卡”办理手续简化了、审批周期缩短了,能用“绿卡”证明身份、办理业务的场合更广泛了,持“绿卡”不能买火车票、不能开账户的情况也将成为历史了。持新版“绿卡”的外籍人士,可以给孩子办入学、住宿登记、考驾照、买房子、结婚登记等,如果在中国境内工作,甚至可以享受社保,使用公积金。这意味着可以在中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国民待遇”,而不会因为自己的外国人身份在中国受到限制。
来自美国的范伟书是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高管,在北京工作已有7年,第一次拿到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让他一下觉得方便了很多。
“举个例子,过去我用外国护照,摩拜单车都骑不了,因为支付宝等都需要身份证,去超市也办不了购物卡,坐高铁还要去窗口排队,不能刷卡上车。”有了新版绿卡,今后范伟书不仅可以享受到诸多和中国居民同等的待遇,而且在“绿卡”10年有效期内也不用再办理签证延期了。
新一轮改革
随着中国“绿卡”功能的不断强大,中国“绿卡”在网上成了热词。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江西……全国各地纷纷发出首批改版后的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这些成功的申领者来自全球各地,背景各不相同,却几乎有着同样的中国情结。中国“绿卡”正逐渐打破“世界上最难申请的绿卡”的陈旧印象。
“绿卡”一词起源于美国,因美国颁发给外国人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是一张绿色的卡片而得名。相比人们更熟悉的美国“绿卡”,中国“绿卡”的申请难度要高很多。曾几何时,中国“绿卡”以“难”著称。在华生活的外国人,提到“绿卡”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太难申请。一些外国人称,可能在中国生活一辈子都拿不到“绿卡”。
据联合国统计,从1990年至2015年,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口从37万人增至97万人,而他们中只有不到1万人有中国“绿卡”。门槛高,审批时间长,这让真正能够享受中国“绿卡”便利的外国人少之又少。
美籍教授柯道友说起当年申办的难度溢于言表,他于2010年办成中国“绿卡”,花了3年时间,提供了100多页资料,博士学位认证、清华教授证明函、中国驻美大使馆确认信等,上自民政局、大使馆、公安部,下到街道办、派出所、居委会……“往返美国多次,盖了近百个章,才办下来。”
2015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了《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蓝皮书援引汇丰集团《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认为,中国仅次于瑞士、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但目前,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士比例仍然很低。
2013年中国开始放宽外籍人员来华政策,出台了《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一通知是对2004年最早出台的政策的修订,可以让无法在中国申请永久居留的人员,办理2-5年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件。2015年,上海、北京、广州、福建开始了新一轮“绿卡”制度改革,推行了一系列便利化政策。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放开永久居留证的申请条件,扩大在华永久居留的外国人的工作单位范围:在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7类企业工作的外国人,都可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随后,中国“绿卡”获得人数大幅提高。
据统计,2016年公安部批准1576人获得中国绿卡,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163%。截至2016年,中国绿卡获得者人数破万,达到11000多人。
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程红介绍说,2015年以来,北京受理外国人永久居留的申请超过了1200人,接近之前10年的办理量。
除了永久居留,公安机关还不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政策,目前已在中国87个口岸设立签证点,在15个城市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苏浙沪地区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6年,外国公民入出境5653万人次,比2015年增加8.89%。
人才引进提速
有专家认为,中国近年来的一系列“绿卡”实施政策的改革,对中国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推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放宽“绿卡”限制,首次在中央层面出台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的指导性文件,充分显示出中国欢迎高端人才的决心和诚意。
随着以“千人计划”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实施,中国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了大踏步的推进。
2008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对外国人才引进及在华技术移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中央多个部门联合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赤子计划”、教育部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北京推动的“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上海制定的“曙光计划”、广州市启动的“红棉计划”、无锡实施的“530计划”等。
新版“绿卡”规定,具有博士学历以上的外籍华人,不需要政府部门或工作单位推荐,可直接申请永久居留;外籍华人凭探望亲属、洽谈商务、科教文卫交流活动及处理私人事务的相应证明或担保,可直接申请5年长期签证。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国福表示,随着“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需要大量人员的国际流动,而人员流动的较高层次就是获得永久居留权。因此,在国家发展和相关政策背景下,永久居留政策也就相应地进一步放宽。
为吸引更多优秀外籍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各有侧重的政策措施。如外籍人才积分制、外籍华人优惠政策、纳税达标渠道、就业居留向永久居留转换等。此外,在中关村、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都有搭乘“绿卡”直通车,申请永久居留的机会。
“无论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还是‘一带一路’(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参与其中不仅是找到一份工作,做出一番事业,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刘国福认为,中国“绿卡”松绑有众多好处:中国“绿卡”改革将加快国际性人才的流入,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发展,能提高中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深度。而且,更多外国人融入中国能激活中国文化和体制,让中国文化更多元。
随着中国“绿卡”政策的不断突破,中国“绿卡”的申请将更加简便易行,中国吸引外籍人才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