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贫困之战取得显著成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研究中国扶贫事业的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贫困与公平全球实践局副局长翟思曼对此高度评价道:“中国实现了所有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全球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反贫困之战取得显著成功。”翟思曼对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及新扶贫方式取得的进展十分看好。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贫困与公平全球实践局副局长翟思曼
中国在全球贫困治理中越发体现出责任担当。翟思曼称,中国作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国,增加了对世界银行援助最贫困国家的国际开发协会的捐资与合作,并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制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的减贫治理方案与全世界共同分享的同时也得到了世界银行的帮助和支持,未来中国将如何应对挑战,完成减贫这一时代命题?为此,翟思曼接受了《今日中国》记者的专访。
“中国在减贫方面持续取得良好进展”
今日中国:请根据您的所见所闻评价5年来中国扶贫发展的现状与取得的成绩。
翟思曼:中国在减贫方面持续取得良好进展。根据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衡量,2010-2015年极端贫困率每年约降低1.5个百分点。但是,中国的发展经验真正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1978-2014年实际人均收入增加了16倍,极端贫困率从1981年超过80%到2013年已降低到3%以下,8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实现了所有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全球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首个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将全世界极贫人口比例降低一半—提前5年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反贫困之战取得的显著成功。
今日中国:您对中国扶贫的新特点如何看?您认为这将给中国未来的扶贫带来什么影响?
翟思曼:中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雄心勃勃、明确清晰的扶贫目标:即在2016-2020年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000万人,实现“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政策战略表述也很清楚,重点放在一系列规划(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易地搬迁、环境保护、教育、医保、农村低保、资产开发、关爱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口等等)、基础设施改善、提供必要的服务、其他辅助措施(财政投入、资金支持、土地政策、科技等等),以及强有力的领导和广泛的社会参与。
安徽省滁州市滁菊研究所采用“农户+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互联网”的“订单农业”扶贫助农模式,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吸引广大农户种植滁菊1.5万余亩
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对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至关重要的关键领域,中国都取得了重要进步。其中包括早期儿童发展和营养、全民健康覆盖、全民享有优质教育、面向贫困家庭的现金转移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和通电、累进税制等。此外,私营部门也启动了一些很有前途的倡议,比如阿里巴巴集团和政府合作的农村淘宝项目,旨在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和增收机会。世界银行目前正在和阿里研究院开展一个合作研究项目,研究淘宝村和淘宝镇的草根发展经验及其对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的影响。
“两个关键挑战值得重视”
今日中国:您认为中国要在2020年完成扶贫任务会遇到哪些挑战?
翟思曼: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扩大社会政策仍是中国实现202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改善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就业机会,加强对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数据收集分析和实施精准扶贫计划,有助于确保扶贫成果的巩固和持续。其中有两个关键挑战值得重视:第一,鉴于农村扶贫的重要性,农业发展是关键。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世界上农业年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农业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中国的研究显示,过量使用化肥、农业规模偏小、地块分散、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以及水土流失,都造成农业效率下降和增长速度放慢。第二,虽然近年来在社会救助计划上的公共支出增加了,但按照国际标准衡量仍然偏低。整合社会保障网特别是低保计划,可以为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和全面规范社会救助计划创造机会。
中国与世界银行加强合作
今日中国:中国扶贫经验对世界其他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哪些借鉴意义,对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哪些贡献?
翟思曼: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合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世界最大贸易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将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支持中国不断增长的全球作用是世界银行合作和战略的一个日益重要的方面。中国作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国,增加了对世界银行援助最贫困国家的国际开发协会的捐资与合作,并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制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过去3年,世界银行支持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40多次学习交流活动,涉及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社会安全网、职业教育、水资源综合管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提高能效、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世界银行最近还和中国财政部签署了建立一个“交付科学”知识中心的谅解备忘录,与中国合作为新成立的全球扶贫案例库提供案例。
今日中国:世界银行与中国在扶贫方面有哪些合作,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继续合作的方向是什么?
翟思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为中国的扶贫项目引进了全球知识、良好的实践和创新。世界银行通过开展农村贫困重大课题研究,协助中国政府制定国家扶贫战略,例如1992年的《中国:90年代的减贫战略》建议采取多部门综合性农村扶贫模式;2002年的《中国:战胜农村贫困》建议加大对参与式扶贫的重视;2008年完成的《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是一个全面的贫困评估。自1995年以来,世界银行还与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合作在中国实施了6个直接扶贫项目,以分析研究、项目实施、持续对话、政策反哺为一个综合循环周期。
世界银行2013-2016年《中国国别伙伴战略》的主要支柱之一是通过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护,强化技能培训,扩大农村乡镇的机会,改善交通推动更平衡的区域发展,促进包容性发展。2016年完成的《绩效与学习评估》收进了一些世界银行引进和运用全球知识并与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的宝贵经验的实例。此外,即将完成的《中国系统国别诊断》阐述了中国在致力于消除极端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为世界银行制定新的《国别伙伴战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