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背后的跨国法治问题
最近,被一些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频繁转发的消息引起了舆论热议:一位中国留学生乘坐飞机刚刚抵达澳大利亚墨尔本机场,就被海关人员拦下,抽查手机微信时发现了涉嫌违规的视频和表情包。随后,这位留学生被遣返。
这一消息来源于一家留学机构,是一位母亲向这家留学机构讲述的自己儿子的遭遇。据介绍,以前,也有过留学生因为手机微信里有大量疑似与儿童有关的不雅视频而遭到其他国家遣返的案例 。
对此,国内一些网友不以为然。有人说,个人手机微信是自己的“私家领地”,“平时看着玩的”、“管得着吗?”还有人将其视为“表达权利”和“言论自由”的一部分,由此对相关遣返留学生的国家表示异议:“难道西方国家仅仅标榜所谓的自由,连个人空间都要管,是不是有些过分?”
其实,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而言,当微博兴起之后,还有人认为是“模仿”和“山寨”国外类似技术平台,对于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舆论的兴起不以为然,认为是顺其自然,波澜不惊。而当微信在中国广泛兴起之后,尤其显示出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的趋势。这时,有国外媒体开始感叹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性了,并由衷地为微信影响下的新的生活潮流点赞。
因为有了移动端的蓬勃发展,有了微信的广泛应用,很多人习惯了“(手)机不离手”生活方式,“低头族”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风景。可以说,微信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天南海北的旧识故交随时随地在聊天畅谈,微信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叫外卖、购物、付款、网约车、订酒店、买机票。这些过去看上去很繁琐的生活事务,可以随时在手机上完成,几乎达到了“秒杀”的效率。同时,各种资讯、娱乐应有尽有。由此,人们认识到,微信已经成为了个人重要的“生活空间”,是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
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微信里有个人的小秘密很正常,有些私密的内容也并不奇怪,只要在转发朋友圈的时候注意点,在公之于众的时候不要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内容,一般也不会带来太多困扰,更不会想到,会有公务执法人员拦着你“抽查”手机微信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以想见,一个留学生经过了申请、考核等诸多手续,并且要花费不菲的学费开始崭新的留学生活的时候,该是多么兴奋和喜悦。然而,这位留学生终于带着家人的希望和祝福踏上异国的土地,还未来得及认识新环境,就有陌生的执法人员拦住去路,要对自己的手机进行检查,并且,因为微信群和朋友圈某个不良内容而被遣返,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比如,有的国家对于手机内容和微信交流比较宽容,不太过问相关事情,而有的国家对于这方面比较苛刻,甚至会从点滴道德的层面进行事无巨细地审查,尤其对于其他国家公民就更加严格,这样的理解对吗?
平心而论,如果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解读,不光增加了对这一事情的理解难度,而且,会因为某种误会而引起不必要的对立情绪和麻烦。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理解,真正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只能是法律层面的原因。
据介绍,有的国家对于涉及未成年人色情、暴力、虐待等倾向的犯罪进行极为严厉打击,有着严肃而缜密的法律体系和规定。比如,携带相关内容的视频和材料进出境,可能面临着巨额罚款和长期监禁的法律处罚。因而,有留学机构提示留学生,在远赴国外求学入境前,要把自己电脑、手机中可能带来麻烦的内容及时删除,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针对有留学生出于好奇,下载和浏览了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视频,被逮捕、被遣送,最终付出“惨重代价”,外交人员提示认为,了解目的地国的法律和视频图片监管情况极为重要。过去,在国内的随意下载习惯,到有的国家就成为法治的禁忌。
离开祖国和家人的海外学子,到国外去留学不光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对所在国和学校的治安环境有所了解,警惕利用网络或其他形式进行的诈骗和抢劫,尽量减少单独外出,及时与当地警方和中国使领馆保持联系,避免遭受到意外伤害。除此之外,更要对当地法律有所了解,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尊重和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