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变化中抓住机遇
7月2日,基辛格博士在北京一次小范围与中国金融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的会晤中感叹说:今天的世界变化太快了。在人类历史上,每当世界出现新的权力中心时,往往带来对抗、冲突与战争。但是,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这些因素迫使人类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应对共同的挑战。中国正在崛起,崛起的速度十分迅速,也是一个新的权力中心。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中之间不要说打仗,就是两国之间关系紧张起来对世界也是一场灾难。
基辛格是战略家,他对世界变化的观察是有深度的。今天的世界确实与昨天的世界很不一样,如果我们还抱着老框框来看今天的世界,我们就谈不上抓住变化所提供的机遇,更不能够妥善地应对变化带来的挑战。过去几百年的世界历史表明,凡是正确认识了世界变化的国家,就能抓住机遇,走在世界的前列;反之,则会大大落伍,被抛在时代潮流的后面。
过去600年,中国至少曾经面临过两次大发展的机遇,但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世界的变化而失之交臂。第一次,是在明朝,1405-1433年,郑和曾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七下西洋,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如果当时沿着郑和这条路走下去,那么后来中国所遭受的屈辱就不可能发生,世界大概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十分令人惋惜的是,明朝的皇帝下了禁海令,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堵塞了这条阳关大道,郑和所开创的这条通向世界的道路后来我们没有走下去。
第二次发展的大机遇是在清初康熙大帝时期。康熙大帝是清代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61年。他在位时,正好是世界形势发生大变化的时候。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正在酝酿着工业革命。欧洲的科学技术走在人类的前沿。康熙大帝是否看到了欧洲比我们先进呢?他是看到了,他专门请了欧洲耶稣会的教士,给他讲授西方的哲学、几何学、天文学、医学等先进的科学知识。康熙大帝得疟疾就是耶稣会的教士给他吃奎宁治好的。为平息新疆准噶尔的叛乱,康熙大帝用了2000人的洋枪队。洋枪显然比冷兵器杀伤力大多了,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大帝还把欧洲发明的玻璃引进到宫廷里。如果当时康熙大帝打开国门认真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那中国的命运就会与后来完全不一样了。
几乎与康熙大帝同时的是俄罗斯的彼得大帝,他即位后,接受了瑞士人勒佛尔的建议,化名米海伊洛夫下士,带了几十人去欧洲考察了一年半时间,甚至还在荷兰造船厂的车间里做过工。我1995年在荷兰当大使去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当地人还专门带我去看了当年彼得大帝工作过的车间。在欧洲考察回国之后,彼得大帝不顾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坚决向欧洲学习。他派贵族子弟去欧洲留学,把欧洲人请到俄罗斯,引进了欧洲的先进技术,在俄罗斯实行改革。他有一句名言:“给我20年,我给你一个新的俄罗斯!”与康熙大帝不同,他不只限于个人了解一下欧洲的先进而已,而是真学,真学的结果是使俄罗斯走上了崛起之路。彼得大帝看到了世界的变化,抓住了机遇;康熙大帝没有真正认识世界的变化,抓不住机遇,对比何等鲜明!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看到了世界的变化,及时果断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中国过去三十年抓住了机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天的世界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首先,时代变了。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众多的内战和局部战争。20世纪前半叶,是列宁所描述的“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人类面临的矛盾太尖锐了,没有办法通过改良来谋求解决,只有诉诸战争和武力。但是今天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可是国际关系当中最大的变化。时代变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也要跟着变。小平同志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受到全世界的赞扬。
二是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是近400年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变化。过去400年,大体上是西方主导的世界。然而,随着亚洲的崛起,世界的重心开始东移,当然,我们目前尚处在东移的初期。
三是世界正处在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新的生活方式革命的前夜。这三大革命与金融危机不期而遇。危机不仅不会放慢这三大革命前进的势头,相反还会加速。危机会催生科技领域的大突破,加快三大革命。
综上所述,我以为在世界发生重大变革与调整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必须更加重视研究世界的变化,把中国的发展放在全球变局中来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抓住机遇,妥善地应对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