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9两会>记者直击

中国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转型阶段
——访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洪腾

2019-03-08 16:28:00 【关闭】 【打印】

   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结构已出现重大转变,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还将出现新的转折性变化。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洪腾在接受《今日中国》专访时称:“中国已经进入持续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时代。” 这些趋势性的转变,不仅直接改变人口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口结构发生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人口质量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流动高度活跃,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丰厚的人口红利。同时,此前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缓解,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然而,随着中国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转型阶段,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出现,人口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近年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加速增长,生育率过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洪腾说:“中国人口生育率目前已经下降到了1.51.6”,这个数字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生育率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超低生育现象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近四十年急剧的人口转变,中国今后面临的已经不是人口增长过快过多的问题,而是人口萎缩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非均衡发展的人口结构问题。 

  人口红利仍然存在 

  鉴于中国人口出现的新变化,不断有言论称中国进入劳动力负增长时代,对此,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洪腾称:“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未来还将持续。”他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至少为过去30年中国经济贡献了25%。虽然中国进入了低生育时代,但是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仍旧庞大,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70%,“仍旧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912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讨论中国人口形势时指出,2018年中国人口保持正增长,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这个数字非常可观,而且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中国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历史上我们有过人口高峰,现在人口的结构变化也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人口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变化的,应该说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因素没有也不会改变。”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分析,上世纪70年代至2010年属于人口红利的前半期。在这段时期,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摆脱大面积贫困,实现了经济腾飞。 

  高技术劳动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这位专家指出,2010年至2035年左右,则是人口红利后半期。在这个阶段,劳动力成本升高,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与此同时,与人口数量变化同步发生的还有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靠人口数量建立起的红利主要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中低端制造业上,而这种红利本身就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降低。随着中国企业逐渐进入中高端制造,与国际竞争的领域更多是靠新技术、新模式来实现。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洪腾称:“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术劳动力,未来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创新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经济结构的改变导致工作性质和内涵将发生改变,未来决定经济增长的不是人口数量和机构,而是劳动生产力。中国的高素质人口足以充分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 

  人口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当代人的重大历史使命。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遵循人口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以控制人口数量降低生育率为目标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经终结,未来,中国控制人口数量的任务将明显减弱,改善人口结构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任务将逐渐加重。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既会促进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优化,也会抑制对胎儿性别选择的追求,有利于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从长远来看,中国将既着眼于人口自身的问题,又要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做好人口发展政策的规划,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回应两会关切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以上,对此,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洪腾称:“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为帮助数百万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而采取的措施具有针对性和精确性。中国计划在2020年消除贫困,中国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达到更高质量。中国基本上已经消灭了极端贫困,未来要获得进一步发展,需要渐渐消除相对贫困。” 

  两会不仅关系到宏观政策走向,更与民生改善息息相关。人民网推出“两会调查”,结果显示,正风反腐、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保障位居前三位,其它受关注的议题还包括教育改革、健康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收入分配、住房制度、生态环保等,对此,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洪腾称:“对于中国人民提出的民生问题,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中国目前拥有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中国现在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发展数量,而是高质量的增长。民众更加关注法治、腐败、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而且生活质量也会提升,这是发展的目标所在。不仅仅是个人,全社会都将充分发挥潜力。”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