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内容做出了全面规划。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并提出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9个市,面积达到5.6万平方公里,区域人口达7000多万,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的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介绍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关情况,他表示,广东将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守一国之本,用好两制之力,加强同港澳的协商对接,对标国际一流,携手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李希说,世界上发展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几乎都集中在沿海湾区。与国际一流弯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有独特优势。他说:“大湾区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要支持提升广州、深圳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普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中心城市的合作来引领带动珠三角城市的协同发展。”
合理、完善、高效的基础设施有助于推动大湾区城市融合,提高城市通达性,让人口实现自由流通、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弱化城市边界概念。李希表示,要协同港澳共建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打造世界级的机场群、港口群,形成畅通粤港澳连接全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创新是第一动力,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比肩国际一流湾区,关键要看创新。李希说,要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构建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协同参与国际前沿科技合作。
谈到广东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李希表示,广东要学习借鉴港澳的先进经验,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推动大湾区投资便利化、湾区贸易自由化和人员货物的往来便利化。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