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项目都是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以前都是由政府安排“为民做主”,但在广东省江门市,却是百姓的事百姓做主。经过市人大代表无记名差额票决,底线民生保障、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教育、食品安全、就业创业、“四好农村路”建设、精准脱贫、公共文化服务、农业保险扩面、“厕所革命”等项目最终入选江门市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开启广东省市级人大探索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的先河。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在接受记者采访
刘毅介绍,江门市委、市政府对民生高度关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18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民生259.05亿元,增长13.7%,省、市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今年,民生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各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282.36亿元,增长9%。“今年我市首次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由人大代表从12个候选项目中票决选出2019年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接下来市委市政府将抓好落实,并接受市人大代表监督检查,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并以十大民生实事为引领推动全市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
刘毅介绍,首先是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新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解决教育学位不足问题。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应对学前教育入园高峰到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争取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打造珠西医疗中心。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支持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实现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其次是提升人居环境宜居水平。2018年,江门市投入224.18亿元提升城市品质,完成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道路“白改黑”、城市亮化、旧建筑外立面改造、公园“拆围透绿”、社区综合整治,并在农村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深化和提升城市品质,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持续升级,加快老旧城区更新改造,活化利用历史街区和建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创建、万村整治”工程,逐级打造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
另外,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入建设“平安江门”,全面实施智慧新警务工程。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推进江海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