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说起中轴线,不能不提我最喜爱的故宫。
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的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它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旧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
2014年至2016年,我作为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的年轻技师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参与“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主要针对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漆器进行文物保护性修复与仿复制文物研究工作。
中国漆器有8000年的历史,金漆镶嵌是传统漆器工艺的重要门类,向来为皇家所用。故宫里大多数漆器陈设和器物都是采用金漆镶嵌工艺制作。比如,悬挂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的牌匾,太和殿的龙椅,宫里所用的床、书案、画案、梳妆盒等。
侯雪
因为从小就喜欢逛故宫,听长辈讲故宫的故事,所以我内心对那些金瓦红墙里陈设的文物始终怀有一份敬畏和尊重。我在故宫修复文物,主要是利用金漆镶嵌传统的工艺和技术手段,针对文物破损的位置进行修复和处理。通过修复,可以使文物病害得到减缓或者终止,以保存和认识文物的艺术和历史原貌。
看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人都知道,文物修复是一项复杂且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和机械制作,修复工作漫长且枯燥,是对修复者耐心的极大考验。举一个简单例子,当时我给一件年久破损的漆器填补脱落的蓝色,一般情况这种颜色的漆要上七八遍,颜色需要由浅到深逐层填补,最终达到色彩饱和度。最重要的是,每天上漆都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天候、同一地点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最终修复的位置与通体不会出现色差。故宫文物修复,除了有很高的技术要求,非常讲究“天时地势”,这一点,也是传承了古老的修复传统。
侯雪所从事的金漆镶嵌工艺
在故宫修复漆器文物,不仅要用到金漆镶嵌工艺里的彩绘、贴金、百宝镶嵌等技艺,同时更要懂得每一件精美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这些文物曾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而它们之所以能历经岁月侵蚀依旧保持魅力,关键在于其所承载的是数百上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我看来,这些被复原的文物是有温度的,文物修复师对每件文物都是带着情感去修复,它们的“生命”在我们手上重新被延续。
文物修复,既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中轴线上,承担不同遗产点修复的大师和工匠们,都是传承中的一个环节。在我们这一行,基本上都是“择一事,终一生”,这种工匠精神是中华文明积聚和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侯雪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