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台港澳侨>台湾

积极促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融合

2017-11-07 14:43: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王建民

  海峡两岸之间需要通过广泛、持久的民间交流往来,特别是通过常态化与机制化交流、长期与深度交流、体验式与蹲点式交流,以维系新形势下两岸民间交流的热度与温度,提高两岸民间交流的广度与高度,在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同时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融合,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两岸同胞之间的情感融合,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习近平提出的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理念,是他对台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就是要促进与实现两岸同胞的情感融合、认同融合、民族融合。

  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发表了“两岸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讲话,首次明确、系统阐述了“两岸一家亲”的重要思想与理念,强调了两岸交流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民族、同胞情感问题。习近平表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熨平心里创伤需要亲情,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指出了“亲情”与“真情”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同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维持骨肉情谊,凝聚同胞心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我们期待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将“心、近、亲”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理念。

  可见,在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交流问题上,在追求国家和平统一问题上,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在坚持基本政治原则与立场之下始终“以情为重”“以民为先”“以亲为上”“以心为系”,更加强调亲情、真情、感情,更加强调骨肉情、同胞情、民族情、家国情。“情”字贯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台工作的重要思维与政策之中。这种对台政策新理念的形成,体现了中央对台湾同胞的软性诉求,博感情,讲亲情,更胜于生硬的政治口号,胜于教条式的政治说教,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深远影响与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我们不仅要追求和平发展,不仅要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还要努力促进与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融合,实现心灵契合。

  情感融合的关键是以心相交,心灵相通,心灵契合。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在谋求国家和平统一过程中,争取民心,以心相交,实现两岸同胞的心灵沟通与心灵契合,是对台工作极为重要的思维与实现路径。

  然而,近代以来,海峡两岸走上了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的价值与知识体系,增加了两岸的隔阂,增大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海峡两岸毕竟同属中华民族,是骨肉同胞,血脉相连,有着相同的语言与文化。两岸的情感隔阂是可以通过广泛交流逐步改变的,两岸融合是可以逐步实现的,至少是可以不断争取与努力的。没有情感的融合,只有经济社会融合是不够的,缺乏精神层面或心理层面的共同认知,无法实现真正融合,即我们民间常讲的“面和心不和”。我们追求的国家统一不只是形式上的政权统一,不只是名义上的或象征性的统一,而是同时要实现心灵回归,人心回归,实现国家认同的回归,即对祖国的真正认同、自觉认同,形成强烈的爱国之心,形成国家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这样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才是实质的统一,才能实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目标,才能实现全民族的大团结,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未来两岸交流交往问题上,要建立持久性的、常态化的互动联系机制,才能实现深度交流,实现有效交流。不论民间机构,还是地方、基层,两岸交流不能是随机的、一次性的或偶然的,这样的交流不会取得积极、实质性效果,刚刚认识与初步建立的情感,很快会淡忘,重回隔膜。只有持续性的、机制性的、制度性的、对口性的、同行同领域的交流,才能持久化,才能建立深厚感情,才能实现情感融合。同时,两岸民间交流要树立正确观念,发挥社会舆论的正能量,要抛弃与反对功利主义、狭隘主义思维,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以追求国家统一、民主、富强、繁荣的高度,积极促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实现心灵契合,实现国家民族统一之梦想。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