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社会>中国时尚

“小戏骨”真能传承经典吗

2017-11-07 14:55: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梭 梭

  因为演绎《白蛇传》而出名的小戏骨们,如今又因为小戏骨版《红楼梦》再度被人们关注,也再次引发了争议。

  有人为这些小戏骨叫好,认为他们的演技远远超过当下的许多流量小生、小花。但也有人质疑让小孩儿演大人戏,是以大人的趣味娱乐孩子。该剧的出品方则表示,做这些戏的初衷是为了演经典、学经典,传承优秀文化,传递主流价值观,更将这种改编经典的做法叫做“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作”。

  这真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作”吗?我更愿意把它叫做一次成功的商业策划。

  在视频领域,成功的商业作品自然是能够引发主流观众关注的作品。视频网站的流量担当自然是大人们,能够把握这些大人们的关注点也是一部视频作品获得关注的重要原因。应该说小戏骨演绎的经典系列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白蛇传》《红楼梦》《刘三姐》《洪湖赤卫队》都是不同年龄段大人们当年曾经追捧过的经典,这几部戏就把老中青几个年龄段的成人都涵盖在里面了。另外,这些戏里不光是那些经典的故事,还带着大人们对往昔时光的记忆和怀念,单是重播一遍就能让人唏嘘不已,更不用说是新颖的翻拍了。

  而大人们对小戏骨们演技好坏的评价,其实也可以说是“觉得他们模仿得好”。当年演绎这些经典的就是一众实力派演员,才能够将这些作品打造成为经典。今天小戏骨们所谓的“好”,就是模仿得够像,与真正好的演技几乎不是一回事。而令大人们忍俊不禁的也正是在这些小孩身上找到了当初自己曾看过的经典版的影子,演得越是像就越让大人觉得可乐。这也是这些小戏骨能够引发关注的原因。

  当大人们抱着这样的视角去看这些孩子时,难道不是一种娱乐的心态吗?就如每一个普通小孩在家里装扮成大人模样时把大人逗得笑呵呵,这样成规模的大型模仿自然也会带来更多更强烈的娱乐感。

  至于所谓的传承优秀文化,让孩子们了解经典,这种说法就有些勉强了。先不说戏说版的《白蛇传》有什么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传承,也不说这是不是传承经典的最好方法,就看它能不能传递吧。

  事实上《红楼梦》并不适宜年龄太小的孩子接触,里面既有他们读不懂,也有他们不应该懂的事。这一点“小戏骨”的主创们自然也是考虑到了。为了避免一些少儿不宜的剧情,小戏骨版《红楼梦》将重点放在了刘姥姥进大观园上,意在突出善有善报的主题。从《红楼梦》里选出这样老少皆宜的角度想必也是难坏了主创们,但辛苦归辛苦,这个角度却与《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的主旨相去甚远。偏差如此之大的角度是不是还能体现《红楼梦》的魅力?对孩子们将来对于这部经典的理解是大有益处,还是先行设置了障碍?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不光是小戏骨版经典翻拍,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也将目光对准孩子。什么《爸爸去哪儿了》《爸爸回来了》《妈妈是超人》等节目都是以孩子为卖点。但对于收视率的关注却让这些大人们忘记了对孩子的保护。在电视上孩子们的优点、缺点被放大,或是让一些六七岁的孩子组CP,就是为了让成人观众笑一笑。综艺节目《变形计》中由年轻帅气的董力变身爸爸照顾年幼的阿蕾拉就引发了许多争议。由董力这样颜值高的暖男“爸爸”来照顾憨态可掬的宝宝,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光想象就觉得有意思。但节目组却忘了这件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陌生的男子和女性幼童在一起”,节目里的阿拉蕾会高兴地说长大要嫁给董力。可是从非娱乐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置其实对幼童安全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响,女童怎么能够和陌生男子在一起,更不用说嫁不嫁这种话题,大人们私下逗一下孩子或许无伤大雅,但真正呈现在节目上,通过大众渠道传播时,那可就不能一笑了之了。

  总之大部分人都会为人父母,也都会有自己的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是尽量减少对孩子进行过度商业化的开发,更不要扛着什么大旗却做着损害孩子利益的事。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