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社会>中国时尚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2017-08-07 11:13: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梭 梭

  中国版《深夜食堂》开播才刚刚两集,口碑就坏到“爆表”,豆瓣评分只有2.5,这大概是黄磊主演的各种影视作品中分数最低的一次了。有人说,才播了两集就说失败有点太早,没准以后还能有“神转折”。其实,说这部作品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前两集剧情太尴尬,某些演员表演太浮夸……可以说它的失败是从准备开拍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深夜食堂》拷贝自日本同名电视剧,原剧中那些夜晚里温暖的故事让多少人由衷地笑过、暖过,有时又不免眼眶发红,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都大受欢迎。

  当然,正因如此,所以要拷贝一个中国版。拷贝版的主要台词、人物设定、餐厅设定都是完全拷贝。剧名可以拷贝,餐厅可以拷贝,菜单也可以尽可能相似。但是有些东西却是无法拷贝的,日剧之所以能有《深夜食堂》这种作品,还是因为日本真的有这样的深夜食堂存在,食堂里的人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也都是基于日本文化合理生长出来的角色。可是黄磊穿着日剧主角一样的服装站在一个日式风格十足的深夜食堂里,却要做着大锅菜,组织一群中国人讲中国故事,那场面有多尴尬可想而知,还能说什么感动、温暖与欢乐呢?

  “拷贝”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影视界的一个“关键词”了。尝到“拷贝”甜头的当然是那些颇受欢迎的综艺节目。一个“跑男”从刚开始几千万元人民币的广告都没有人愿意投,到现在短短几年间已经飙升到十几亿元;还有“中国新歌声”从原本只要几百万元人民币的版权费到后来的上亿元开价,就是因为太受欢迎……这些拷贝出来的“爆款”在中国可以说是掀起了一个拷贝的时代。综艺节目必须个个拷贝,影视剧也不甘落后。

  拷贝看起来容易,不过就是从国外照搬过来再换上一件中国“外衣”,台词换成中文,演员换成国人。可是这些拷贝者却忽略了影视作品是文化产品,是基于不同国家文化土壤而生长出来的独特产品。文化基因正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你非要生硬地嫁接在中国人身上,怎么能让观众不犯尴尬症?

  当然拷贝确实有成功的先例,“跑男”和“新歌声”都是很好的例子。但我们可以仔细考量,“新歌声”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它中国化得够成功,而不仅仅是评委转椅子的形式,那英、刘欢、庾澄庆、汪峰等独具个性的评委为它增色不少。“跑男”最重要的也不是形式,靠的还是李晨、邓超、郑凯、Angelbaby这些演员独特的个性。

  但是和我们拷贝的数量相比,成功的例子还是太少了。花了那么多钱,交了那么多学费之后,你以为我们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吗?不,拷贝这种事情做得越顺手,大家就越懒,也就越不会自己动脑筋做事情了。于是,拷贝在继续,尴尬也在继续。

  另一方面,这种拷贝作品因为版权方对于创作者的限制加大了创作的困难。《深夜食堂》从漫画原著到日剧、日影、韩剧的多次改编,留给中国创作者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再加上日方对中方的改编也有许多严苛的要求。比如很多台词不能改,比如黄磊脸上也必须有那道疤,虽然他与日剧主演小林薰风格大为不同。

  既然这么麻烦,那又何必拷贝呢?当然是因为《深夜食堂》如此深入人心,本身自带光环,移植一个中国版关注度自然会高,要不黄磊也不会刚演了两集就挨那么多骂。这样的快钱赚起来虽然省心,但是要经得住各种暴风雨般的吐槽。

  其实,拷贝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向优秀的、更受观众欢迎的文化形式学习是应该的,但是更应该拷贝的是深层次的思想。为什么日剧总能推出让人想拷贝的作品?为什么《深夜食堂》、《孤独美食家》这些看上去平凡又琐碎的故事能够如此受欢迎?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深夜食堂”,比如“望京小腰”、“保利老李烤串”,是不是一样也有很多故事?我们的创作视野却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所以与其花钱拷贝不见得受欢迎的剧目,不如不花钱地拷贝他们对生活的关注、观察生活的角度,反而能够打开更为广阔的天地。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