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新村的新希望
走进甘孜州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移民搬迁点,一幢幢联排的、装饰风格鲜明的藏式别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观。
热斗村移民搬迁点是洞松乡实施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的一个缩影。2013至2014一年间,洞松乡受气候干旱、泥石流频发两大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5个村95户居民分别搬到移民点,开启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精准扶贫 避险移民
甘孜州乡城县处于金沙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带,是“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环线”和“稻城亚丁两小时旅游圈”核心腹地。然而,夏天平均气温30度以上,冬日最低气温也处于0度以上,这样干热的气候让地处山区的乡城不得不面临“旱”境。
据洞松乡党委书记丁泉介绍,由于地处高山,山势陡峭,饮水难越发凸显,各村生存条件较为恶劣。受风沙的影响,在粮食种植和饲养牲畜方面,存在投入大,收获少的情况普遍。其中热斗村、克斗村、太年村、牛龙村、木因村5个行政村情况最为严重。
“克斗村是乡里生存条件最为恶劣的村之一。因为地处高山区,人畜饮水已非常困难。近年来随着水位不断下降,饮水难越发凸显。此外,风沙大也是导致当地生存条件恶劣的原因之一。受风沙影响,现在喂马都成了问题。村民们自嘲‘人家是栓马喂草,克斗村却是栓草喂马’。”丁泉无奈地说。
没水就得找水,然而这条路行得通吗?甘孜州乡城县扶贫移民局局长胡勇告诉记者克斗村取水地位于村落10公里外,距离遥远,如果邀请专家在当地勘测水源成本很高,而且还不一定嫩解决根本问题。“万一找不到水怎么办!与其冒险做没有把握的事,还不如把这个钱花到移民上,从根本上解决后顾之忧。”胡勇说。
另一个亟需易地安置的村落热斗村尽管饮水问题不大,但地质灾害频发,安全问题凸显。经过专家勘探,原有居住点不适宜人群居住,必须进行搬迁。
2012年,洞松乡“易地扶贫搬迁”正式启动,包括热斗村、克斗村在内的5个村子95户居民搬离原有居住点,被分别安置到距原住地6公里、20公里、36公里外的地方修建新居。
然而,离开故土,举家迁移可不是一件程序简单的事请。“以前的搬迁,我们都是动员村民先搬,结果硬件设施没跟上,村民们意见很大。”胡勇透露。接受以往教训,这次易地扶贫搬迁洞松乡尝试“人马未动,建设先行”的新方案,首先解决水、电、路三个最关键因素,修建了从卡心坝通往外部的公路,架设电网,铺设管道引来水源。
硬件设施完善了,村民们看见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对新生活充满信心,争先恐后参与搬迁,彻底告别缺水,断电,还经常担心自然灾害侵袭的旧时光。
卡新移民村的田园生活
“新居环境很不错,房前屋后都有自己的自留地,可以种植蔬菜水果,生活很方便。”说起居住的新环境,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村民洛容呷满脸笑容。
洞松乡党委书记丁泉介绍说热斗村移民搬迁点的新居为“统规自建”,外观统一为二层的白色藏式民居,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庭院设计按照“高标准、高起点”打造,建设了专门的牲畜道和5米宽的环村路。各家各户实现了人畜分离,安装了排水系统集纳雨水,避免侵蚀房屋的土质基脚。院子里统一规划的花台中,栽种着格桑花、向日葵等观赏植物,以及少量土豆、小白菜、莴笋等蔬菜,可供一家人自给自足。
71岁的崩底正在收拾客厅。一层的客厅、卧室已经装修完毕。木雕工艺精美的壁橱里摆满各种饮料和银碗;二层的经堂和客房中堆满木料,即将进行精心打造。“从去年10月搬进来以后,就不断有亲朋好友过来做客,所以准备了很多待客的东西。以前的房子墙面都裂了,光线不好、不干净,现在政府补贴1万多元,新装修的房子住着很舒服。”她说。
现在,崩底每日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给房屋四周路段做清扫保洁工作。“大家都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村里虽没有专业保洁员,但十多名党员义务承担起环村道路的保洁工作。我们普通村民就把自家周围路段弄干净。整个村子的环境卫生比城里还干净整洁。”崩底开心地说。
不仅安居 也要乐业
“现在居民以全部入住,不过这仅是安居,对于乐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政府部门也正在对原有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居民创收。我们的目标是‘搬得下、留得住、富得起’。”丁泉介绍说。
在产业发展培育上,根据热斗村气候特征,探索将每人仅有的0.6亩土地用于栽植三年便能见成效且发展前景较好的酿酒葡萄,在没有经济收益前,政府按每亩1500元标准对农户进行补贴。经估算三年后每亩葡萄收入可达到6000至8000元。
为发展多种产业,村民搬到新的居住点后,政府没有收回村民原承包地,而是种上优质品种的干果,在县林业局派的片区技术员指导下,由乡驻点干部和村民共同进行管理。这也将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所在。
此外,别小看了每家庭院里的那一小片“庭院菜地”,这里出产的土豆、小白菜、莴笋,苹果等农产品可是农贸市场上的紧俏货。
“我们倡导村民们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庭院里的附属菜地,种植一些无污染,纯生态的水果、蔬菜。在满足自家食用外,富余部分可以拿到由政府提供的市场销售平台去卖。虽然产量少,但因为乡城气候好,出产的农作物味道好,每次村民们的拿到市场上都会被一抢而光。这些农产品可以给每户每年增加1000—2000元收入。”
与此同时,在卡心坝下方河谷中,一条由洞松乡通往云南香格里拉的公路已近完工。通车后,乡城前往香格里拉只需三个小时,较目前节省近一半时间。“今后考虑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丰富村民增收途径。”胡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