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项目竣工仪式上,一列中国建造的列车正在行驶
十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一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蓝图以促进国家间沟通、经贸往来和全球发展。迄今为止,“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50个共建国家,改变和改善了这些国家民众的生活。
“一带一路”推动携手共赢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相关论述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多次说过,‘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臝,传递的是希望。” 在准确分析了全球面临的诸多经济挑战、发展道路和未来图景之后,他提出,解决之道在于加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以及同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
和平发展是“一带一路”的主题,互利共赢相互尊重是“一带一路”的基石。习近平主席承诺中国将致力于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构建覆盖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扩大政治互信,加强政策协调,引导和推动合作;加强金融互联互通,促进贸易畅通;平衡发展与安全、国内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应对挑战;确保供应链和产业链循环畅通;实现安全机制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协同配合,加强“一带一路”的整体规划和协调。
2022年9月19日,亚吉铁路沿线的吉布提纳加德火车站,一名司机在列车运行前做准备工作
获非洲人民积极评价
非洲和其他地区目前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情况是“一带一路”成就最好的证明。事实证明,这一倡议成功地改变和改善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
以坦桑尼亚为例,在2018年签订协议加入“一带一路”之时,中坦贸易额仅为38亿美元,2022年两国贸易额已经超过83亿美元,较四年前增长超过一倍。
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坦桑尼亚对朱利叶斯-尼雷尔水电站和达累斯萨拉姆港进行了升级改造,获得了技术转让,并正在建设一条新的铁路线。中国的银行为所有这些项目提供了资金。在南非、肯尼亚、赞比亚、乌干达、尼日利亚和津巴布韦等国也是如此。
非洲人民对“一带一路”持积极评价,视之为促进非洲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具。中国是非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助者,在过去20年间已经投资超过1550亿美元,多数为无息或低息贷款。
“一带一路”的成功无疑使得美国和其西方盟友紧张。美国将中国视为其主要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并采取各种措施试图遏制中国经济增长。在这种恐慌之下,美国总统拜登于9月在印度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宣布了一项新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倡议。
七国集团(G7)也宣布了一项针对发展中国家的6000亿美元“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简而言之,美国的倡议旨在通过阿拉伯半岛将印度与欧洲连接起来,通过刚果民主共和国将赞比亚和安哥拉连接起来,并帮助南非、印度尼西亚、越南、塞内加尔等国淘汰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只有中国被排除在G7的倡议之外。过去十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使西方国家为其日渐衰弱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影响力寝食难安。
站不住脚的“西方叙事”
西方国家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收买了一些国家并惩罚其他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自2019年起,美国国会为“对抗中国恶意影响力基金”批准数十亿美元用于在非洲和其他地区限制中国的影响力。
在这十年间,西方媒体大肆宣传“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通过“债务陷阱”来获取影响力,却不顾非洲和亚洲建成的机场、公路和体育馆等大量现代化基础设施。
例如西方媒体报道称乌干达深陷“一带一路”债务陷阱,其唯一的国际机场已由中国控制。他们甚至声称,在升级该国最大的商业和军用机场项目中,乌干达试图与中国谈判贷款条款无果。尽管乌干达和中国都予以否认,但西方媒体还是对其大肆报道。否认毫无意义,这篇报道必须刊登,因为这样的报道符合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殖民非洲的西方叙事。
这篇报道后来被证实是虚假的,是基于反对派政客未经证实的说法。该媒体不但没有道歉并撤稿,反而发布了后续报道称乌干达“被迫”否认此事。西方媒体在9月发布的“一带一路”十年回顾报道中继续沿用了这样的表述。
这样的报道基于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而非客观事实和分析,也反映了你我有别的心态,西方与其他各国对立的心态,和所谓的“民主”与“威权”国家对立的心态。
一部分媒体拒绝屈服于西方话语体系,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和俄乌冲突问题上不愿人云亦云,因此被边缘化并打上了俄罗斯或中国代理人的标签。为了打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西方做到如此地步,恰恰体现了中国的成功。我想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的一句话,他说:“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
(图片来源:新华社)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