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在造福世界中点亮未来

2023-10-24 16:32:00 【关闭】 【打印】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中国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从愿景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可视性成果,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光明,将持续点亮中国与各方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2023年10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共建“一带一路”传承源远流长的丝路精神。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丝绸之路是亚欧非大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及其人民共同的历史遗产,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重要象征。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唤起人们对繁荣丝路的美好历史记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携手再创丝路辉煌。这不仅与中华民族天下大同、万国咸宁的价值理念相契合,也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相适应。 

  共建“一带一路”是回应时代挑战的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是问题导向、行动导向的中国方案,它要回应的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挑战,即日渐加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没有独善其身,而是持续提出一系列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为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社会指引新方向、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指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旨在以互联互通为主线,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进一步打通经济全球化的大动脉,实现世界经济复苏和再平衡;全球安全倡议旨在解决各方面临的安全挑战,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全球文明倡议旨在回应各方面临的价值冲突挑战,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包容互鉴。在这些中国方案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起步最早、发力最久,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最多,为推动其他全球倡议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2021年7月28日,克罗地亚,中国企业承建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桥成功合龙 

  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互促进。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从本质上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人口规模巨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共同现代化方案,同样旨在实现共建国家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是内外一体的实践,与共建“一带一路”是理念一致、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式现代化秉持正确义利观,注重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坚持走开放、绿色和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惠及中国和共建国家普通民众。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持续巩固,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有效拓展,经济总量和质量均迈上新台阶;国际影响持续提升,越来越多国家将中国式现代化视作发展机遇,希望搭上中国发展快车;价值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国家肯定和认同中国发展道路,寻求彼此发展战略对接。 

   持续联通各方造福世界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促进了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十年来,中国与各方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拓展合作领域。 

  

  “一带一路”从理念变为实践,从蓝图变为现实。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就是中国与合作伙伴携手建设“发展港”最好实践 

  政策沟通方面。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了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 

  设施联通方面。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基本形成了“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 

  贸易畅通方面。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成功举办5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 

  资金融通方面。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基本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 

  民心相通方面。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教育交流、媒体和智库合作、民间交往等,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为促进全球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解决制约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落后和产业发展不畅等瓶颈,实施了一大批基建和产能合作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民生福祉,促进了东道国的税收和就业,增强了它们的自我造血功能。在各种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动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扩大全球总需求,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通过共同“做大蛋糕”而不是零和博弈的方式,为世界经济实现联动式发展寻找出路,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格局。这种寻求“共发展”而不是“贸易战”的思路,正是中国在应对当前全球变局中的责任担当,标志着中国已逐渐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参与者”“融入者”成长为“建设者”“引领者”。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十年来,中国与各方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有效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和诉求被纳入全球治理议程。中国与共建国家针对新问题共同研究创设规则,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强普适性的规则标准,为填补全球治理体系的相关空白作出了积极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面对百年大变局更需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随着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在这个十字路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价值更加彰显,是值得中国与各方持续努力奋斗的历史共业。 

  2022年7月19日拍摄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无人机照片) 

  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重要指导原则,中国将从八个方面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体现了中国久久为功、持续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诚意和决心。 

  共建“一带一路”将持续点亮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已开启新的精彩十年。作为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意味着中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今天的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中国将通过借助进博会、“丝路电商”等贸易促进平台,为共建国家开辟对华出口的“绿色通道”,带动其优势产业发展和贸易增长。中国将着眼共建国家疫后经济复苏与绿色低碳发展需求,聚焦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深化国际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样造福共建国家民众。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中国也将与共建国家共同挖掘合作潜力和增长点,促进科技赋能和数字联通,更好服务后者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我们也有理由期待,这一国际公共产品将持续在造福世界中点亮未来。 

  邹 磊 上海市委党校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