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对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尊重
1943年11月22-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及其幕僚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私密会议,共同商议对日作战战略及战后国际新秩序等重大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出席的国际高峰会议。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可以说是全国军民浴血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牺牲换来的。
会议召开之时,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转折。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战役大获全胜。1942年11月,英军在北非实施阿拉曼战役,完成了北非战场的战略转折。1943年2月,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3年2月,美军乘胜进攻并完全占领日本威胁美澳交通线最前沿——瓜达尔卡纳尔岛,为全面反攻铺平了道路。
中国军民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精神,赢得了世界主要同盟国的支持和尊重。具有战略眼光的罗斯福充分估计到中国在西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作用,极力想将中国拉入四强之中。到1943年初,美国政府逐渐酝酿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对华政策。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之所以选择在开罗举行三国首脑会议,因为埃及为英国的“保护国”。早在1882年就被英国占领,有大量英军在那里驻扎,开罗是英军指挥部所在地,加之开罗在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1943年11月23日上午,首次全体会议在米纳饭店举行,中美英三国首脑出席会议。罗斯福宣布开会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的将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它将对今后数十年的世界形势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他对中国代表团表示热烈地欢迎。
历史文献资料《开罗宣言》英文版
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多次与罗斯福单独会谈,重点是太平洋战区战后的安排问题。11月23日晚,罗斯福宴请蒋氏夫妇并就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长谈,两人似乎对一切事情都有共识。会谈中,罗斯福主张,中国应取得作为四强之一的地位,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四强小组机构并参与制订该机构的一切决定,在战后对日本军事占领的问题上中国应担任主要角色。强力支持东北和台湾回归中国。蒋介石对这次会谈的结论是“非常满意”,罗斯福“以老友待我”。
双方晤谈后,霍普金斯受罗斯福委托,根据三国预备会议及中美元首会晤精神起草《开罗宣言》。26日下午,中美英三国元首再次举行会议,重点就中国的经济状况、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战后国际组织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一致通过《开罗宣言》内容。
《开罗宣言》:第一份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法文件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日本。面对国土沦丧,中国人民时时刻刻都在盼望收复台湾。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宣布,废止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一切涉及中日关系的条约、协议、合同,并将收复台湾。此后,如何加快战胜日本侵略者,战后如何处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问题,开始提上国民政府的议事日程。
为开罗会议时间和地点敲定后,国民政府各部门即着手参加开罗会议作准备。
开罗会议后,重庆《中央日报》刊登了《会议公报全文》的中文译本,图为开罗会议公报全文原件
1943年11月14日,中国提案大纲基本整理就绪,主要内容为三大项:一是对日反攻战略设备及讨论关于远东各问题之机构;二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时应接受之条款,其中军事条款第六条提出旅大、南满、东北、台湾、澎湖归还中国;三是战后重要问题,共10条,包括中美英各方的问题。
领土诉求是提案的核心内容,其主旨是“对于既往之清算,以恢复甲午战争以前状态为标准,期我领土之真正完整,并维持太平洋之和平”。1942年11月,宋美龄启程访美前,蒋介石曾向她提出与罗斯福谈话要点,其中强调,“东三省、旅顺、大连与台湾、琉球须归中国,惟此等地方海空军根据地准许美国共同使用。外蒙古应归还中国,至于自治问题则由中国自定之。”
这些诉求构成了中国政府在开罗会议中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基础,而且也最终体现在《开罗宣言》中。
在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首脑就他们认为日后若干世代确保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一些长远原则进行了深入讨论,其最重要者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并永远杜绝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可能性。
可以看出,“台湾归还中国”是《开罗宣言》的核心内容。但在修订《开罗宣言》的过程中,围绕这一问题,中方代表同英方代表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1943年11月26日,对于草拟的《开罗会议公报草案》,当时英方代表提出将“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当然应归还中国”改为“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即可,不必言明“归还中国”。对此,中方代表王宠惠予以严正驳斥。中方代表坚持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必须言明“归还中国”的立场,就是要从法律上明确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属于中国的领土,从根本上断绝外国人士对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地位的“各种离奇之言论主张”。中方的上述原则立场得到美方的支持,使得原案得以通过。
开罗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丘吉尔飞赴德黑兰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会晤,并听取斯大林对《开罗宣言》的意见。斯大林表示“完全赞同该公报和它的所有内容”。斯大林的表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表明日本应将其从中国窃取的所有领土归还中国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要盟国的共同立场。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分别在华盛顿、伦敦、重庆公开发表《开罗宣言》,这一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文件就此诞生。《开罗宣言》是第一个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充分反映中国核心利益的国际法文件,对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地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波茨坦会议旧址—切齐琳宫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再次发表具有对日最后通牒式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战后)日本之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确定的小岛之内”。是年8月8日,苏联在《对日宣战声明》中称苏联参加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台湾回归祖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中承诺日本“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
台湾回归:从法律和事实上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
《开罗宣言》发表后,神州大地一片欢腾。身受日本殖民主义凌辱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同胞更是欢欣鼓舞。中国政府随即开始了筹划台湾的收复工作。1944年3月,国民政府成立台湾资源调查委员会(简称“台调会”),作为研究收复台湾工作的职能机构,任命行政院秘书长陈仪担任台调会主任委员。8月27日,蒋介石又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并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
台调会成立后,立即投入工作:调查台湾实际状况,编辑有关台湾的资料刊物,研究有关台湾问题的意见和方案;训练台湾行政、警察、银行、教育等干部、专业人员;规划未来台湾行政体制及各种机构接受办法。1945年3月,台调会拟定了《台湾接管计划纲要草案》,为收复台湾作了充分的准备。
1945年8月17日,麦克阿瑟以盟军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中国战区统帅蒋委员长投降”。9月4日,中国政府宣告:本政府按照相关国际协议,接受治理台湾和澎湖列岛。10月25日上午10时,中国政府在台湾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
至此,日本将甲午战争后从中国窃取的台湾、澎湖列岛交还中国。随后,陈仪代表中国政府昭告世界:“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此一极有历史意义之事实,本人特向中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
1946年1月13日,中国政府正式通告:自1945年10月25日起,台湾同胞恢复中国国籍,隶属于中国主权与法律行使的范围。同时,又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节。自此,被日本占领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已在国际公认和事实履行的基础上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也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也明确了日本领土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其他小岛内。这是对日本过去侵略历史的一个清算,是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成果。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第三条规定“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1978年8月,中日两国代表在北京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该条约确认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是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的基础,联合声明所表明的各项原则应予严格遵守”。
然而,近些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与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沆瀣一气,炒作非法无效的“旧金山和约”,无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再度鼓吹“台湾地位未定”,宣称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其实质是企图改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实现其“以台制华”的政治目的。这些行径严重曲解《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诞生的历史,严重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严重违反国际法,严重背弃有关国家对中国作出的政治承诺,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严重践踏国际关系准则,给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安全平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时隔80年后再次纪念《开罗宣言》,不仅是必要的,更是维护国际秩序与和平发展所必须的。历史务必牢记,历史不容亵渎!
杨亲华 海研智库教授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