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数”造贵州

2022-08-22 10:39:00 【关闭】 【打印】

  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九丰农业博览园内,各式各样的智能设备正在为大棚内生长的水果、蔬菜等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该园区总经理王守明介绍,园区依托大数据,运用多种智能化设备,打造数字化农业车间,精准导入智慧农业新业态,解决了过去当地农业发展地块分散、缺少技术、没有资金、营销低端的痛点。“这些改变得益于快速发展大数据。” 

  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撬动了贵州数字经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白皮书显示,贵州省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同比增长20.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因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东数西算”枢纽、举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创新发展,今年年初,国务院将贵州定位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目前,贵州正抓住新机遇,从构造产业链、建造人才高地、再造传统产业等方面,全方位激活数字经济要素,用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数字产业链 

  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充分利用其生态、资源、区位、政策、产业等优势,致力于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教育医疗旅游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2021年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该中心位于贵阳高新区西部研发基地,以“感知大数据”、“体验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为主题,多角度诠释大数据及产业链,展示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及成效 图/陈慧 

  “经过多年努力,贵州已发展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的‘代言人’。”贵州大学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波说“贵州在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的基础上,正在提质升级向纵深发展。”作为国大数据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少波所在的实验室与贵州航天云网科技、北京航天智造等单位共同开展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在多个省市的389家企业应用推广,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4年10月15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正式开通运行,这是贵州为推进政府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和利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与阿里巴巴集团、中软国际公司、浪潮集团、中国联通合作,自主搭建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云上贵州”是中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统筹存储、管理、交换、共享的云服务平台。“我们早已不满足于只充当一个存储数据的‘硬盘’。”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巍表示,在他们运营的贵州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上,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价值不断被挖掘。目前,该平台已入驻“数据商”112家,上架数据产品162个,交易额1400万元。 

  以建设大数据中心为突破口,近年来贵州着力构造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以数据中心集群服务器、存储设备、电力设备等配套设备的需求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以数据中心集群汇聚的海量数字要素资源吸引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集聚。 

  “我们从国家支持贵州发展数字产业的战略中看到了发展前景。”贵州云上鲲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静说,他们以鲲鹏+昇腾芯技术为支撑,融合鸿蒙等国产操作系统,逐步构建起元器件和服务器整机等硬件生产线。目前,云上鲲鹏实现了7万余台人工智能设备的生产销售目标。 

  “在构造数字产业链的过程中,我们着力抓好‘一硬一软’。‘一硬’是电子信息制造业,‘一软’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张雪蓉说贵阳和贵安新区在实施“东数西算”战略中做大做强数据中心集群,实现创新平台载体能级跃升。 

  华为把全球数据中心设在山水环抱的贵安新区华为云销售部部长董理斌介绍说“这里是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和云计算中心,由于采用了低碳技术,每年运营减排相当于植树3567万棵。不仅能给千家万户提供计算和存储等基本服务,还可以根据普通用户需要提供人工智能、数据库等更高端的服务。” 

  据统计,贵阳市和贵安新区在建及投入运行的数据中心已达17个,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腾讯、苹果等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不仅是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而且是中国最强算力基地之一。 

  建造数字人才高地 

  “给民营科创企业更多机会,是我对贵州珍惜人才的切身体验。”从湖南到贵州创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李峰短短几年时间就把物流终端“近邻宝”推广到了全国500多所高校,成为该领域的头牌。 

  目前他们的公司在智慧物流平台研发上获得了突破“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让更多成果释放出数字生产力”。李峰说,贵州邮政等国有企业的物流智能化提升任务,使得其平均效率提高7%,产生了可观的效益。 

   

  汇川区亿易通智慧城市体验园大数据应用创新示范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大数据视频应用系统大厅进行屏前观察 图/陈慧 

  在全国各地建设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的竞争中,贵州始终把创新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建造数字人才高地作为核心竞争力。 

  董博是一名来自吉林的90后留学归国后选择在贵阳创业。2015年,她创办了贵州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落户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后,管委会免费为我和团队提供了24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并在员工住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了许多帮助,为我们创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董博说他们研发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为贵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一定作用。 

  再造实体经济 

  “过去我们集团的生产方式比较传统,产品比较单一。在大数据产业战略推动下,我们对企业进行了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独家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线不断延长,各项生产指标和参数领先全球同行业。”贵州钢绳集团桥梁缆索技术负责人骆治安说,他们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国有重点企业,因大数据再造生产流程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自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行动以来贵州已形成了329个典型示范项目、2197个示范项目,3905户实体企业收获了数字产业红利。他们还建起了“万企融合”服务队,199家大数据企业加入其中,实现精准融合。 

   

  大数据逐步进入人们生活,数博会上,小i机器人吸引众多参观者关注 图/陈慧 

  从磷化工工业互联网赋能到贵州省公共服务平台,从贵州轮胎5G全联柔性生产线到贵州百灵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贵州建成了15个工业互联网体系,为改造实体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贵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超过85%。 

  同时,贵州全省5A级景区均建设了智慧服务平台,游客可以借助5G、AR等技术享受到虚拟导游讲解和手机观看场景再现等服务。 

  目前,贵州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建成了政务综合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运用大数据服务民生、提升治理能力、助推产业发展,通过再造大数据“聚通用”的升级版,让百姓在数据重构、交换、共享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