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弦子舞,不算到巴塘。”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巴塘县,走进弦子故乡,感受弦子的魅力。
“弦子”藏语里为“嘎谐”,又称为“谐”、“叶”、“巴叶”等,意为圆圈舞,有着千年历史,属藏族三大舞种之一,是藏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喜庆佳节、集会野营、劳动之余,人们都会聚集在“林卡”(林中空地)或坝子跳起弦子舞。在巴塘,只要音乐起,男女老少都会随着节奏起舞,用“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来形容巴塘人一点都不夸张。
巴塘县民众正在跳巴塘弦子
29岁的洛绒曲珍就是一位巴塘弦子的资深爱好者。她从小就喜欢弦子,跟着音乐就能跳。尽管家人曾经极力反对,但她依然选择了做一名职业弦子表演者。在她看来,弦子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能把工作和爱好完美融合是一件幸福的事。
洛绒曲珍
巴塘弦子中积淀了上千年的藏族文化,每一曲弦子都折射出浓郁的藏族风情。2000年5月,巴塘县正式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2006年巴塘弦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建成了甘孜州首个非遗文化数据库——巴塘弦子数据库,共收集整理弦子词近2000首,曲谱近300首,共完成高清视频404首。
虽然巴塘弦子历史悠久,但是,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外界很多人对弦子的了解都非常有限,为更好地宣传并传承弦子文化,近年来,一方面,巴塘县借助成都国际非遗节、西博会、农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平台,展示巴塘弦子的独具特色。另一方面,“巴塘弦子”这一非遗文化开始走入校园,如巴塘县红旗小学建设了“少儿弦子培训中心”,让孩子从小学习巴塘弦子。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