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9两会>评论

全方位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2019-03-06 13:17:00 【关闭】 【打印】

  20193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曲折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应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最终迈向经贸强国。

  培育对外贸易合作竞争新优势   

  在双边、区域、多边经贸合作中,中国的合作优势正在向提供市场、区域公共产品、顶层设计,以及多元化合作方式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作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更加适应亚洲地区多样化的特征。中国还设立博鳌亚洲论坛、中非、中阿、中拉合作论坛等对话合作机制,丰富了合作形式。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国竞争新优势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优化、商业模式创新、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贸易结构优化包括出口产品质量和创新要素比重提升、进口商品结构优化、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增加以及加工贸易附加值提高等。商业模式创新包括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市场采购贸易等。贸易便利化主要指通关协作机制、“单一窗口”建设以及“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 

  培育提高国际投资合作竞争新优势   

  在投资合作领域,中国创新外资管理体制为商签双边投资协定创造了条件。在中美投资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中国均同意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基础开展实质性谈判。外资管理体制改革既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竞争新优势主要体现在境外投资便利化、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创新,以及对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境外投资便利化主要涉及放宽境外投资限制和简化境外投资管理等。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创新包括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以及允许企业多种方式对外投资合作等。对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包括商签投资协定,完善领事保护制度,以及培育国际化的中介机构等。在引进外资领域,中国竞争新优势主要体现在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和转型升级等方面。   

  培育产业合作竞争新优势   

  在产业合作领域,中国利用与处于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互补性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可以与发达国家的优势结合,进行国际产能三方合作,同时满足发展中国家需求,并带动中国产业升级和发达国家扩大出口。在产业竞争领域,中国竞争新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创新、高端装备制造、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等。制造业创新主要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高端装备制造主要具备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等特征。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主要指依托“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服务业转型和服务新业态等。   

  培育金融领域合作竞争新优势   

  在金融合作领域,中国利用高储蓄和外汇储备的优势,并能够为参与国提供新的投资机会。中国创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与其他金砖国家共同建立新开发银行,构建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等境外投融资机制,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中国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联合走出去。中国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建设区域外汇储备库,培育亚洲债券市场,并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等,为构建区域金融安全网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当前中国要素禀赋优势逐渐发生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能源成本增加,而中国也在过去的对外开放中积累了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等新的要素优势。中国需要以新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交换,这也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要求的体现。与此同时,处理新优势和传统优势的关系、新优势之间的关系也至关重要。2019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新举措回应这些新情况、新形势和新问题,必将进一步挖掘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的动力和潜力,获得更大优势,促进更大发展。 

    

  耿楠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