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这片充满历史沉淀与现代活力的土地上,澳门科技大学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回归后的岁月里熠熠生辉。作为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季敏亲身参与了这所大学的创建与发展,也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的沧桑巨变。
澳门科技大学是澳门第一所举行升国旗仪式的大学
与回归后的澳门共成长
回忆起澳门科技大学的创校过程,陈季敏坦言与澳门回归祖国密不可分。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才奇缺。当时以廖泽云博士为首的一批澳门社会贤达决心创办一所大学,为澳门和祖国培育优秀人才。我非常认同这一理念,于是加入了创校团队。”彼时,陈季敏只有20多岁,是澳门科技大学创校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个。
创校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但陈季敏和团队成员毫无怨言,他们顶风冒雨,协调施工队伍,和建设者们一起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仅仅几个月后,澳门科技大学便完成了第一期校园工程。
“2001年的10月1日,既是国庆节又是中秋节,学生如愿住进了自己的‘家’。”陈季敏感慨地说,“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澳门高等教育的未来。我们深知,澳门科技大学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更是澳门回归后‘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2000年建校开始,在短短24年的时间里,澳门科技大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国际知名的华丽转身。陈季敏自豪地介绍,如今澳门科技大学在校生已超过2.3万名,涵盖了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这一规模的扩大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深度发展的体现。
“回归后,澳门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陈季敏看来,澳门科技大学的办学历程是澳门高等教育坚守“一国”之本、发挥“两制”之利的生动实践和成功案例。据陈季敏介绍,25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完善高教法律法规,优化学科布局,目前澳门10所高校各具特色,已形成公、私立高校协同发展、教学与科研共进、学科多元的格局,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2024年9月30日,澳门科技大学的埃尔文·内尔教授(右四)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一国两制”薪火相传
从建校初期,澳门科技大学就始终将培养“爱国爱澳”的优秀人才作为办学宗旨,肩负着为澳门的发展注入知识力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爱国爱澳”队伍中的一员,陈季敏义不容辞地为澳门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和培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创造条件让他们成长为有家国情怀、有社会担当、有竞争能力的 “一国两制”事业接班人,推进“一国两制”事业薪火相传。
“澳门科技大学是澳门所有大学中第一所将宪法、澳门基本法纳入通识教育课程的大学,也是第一所举行升国旗仪式的大学。”陈季敏说,澳门科技大学不仅较早开办宪法和基本法课程,同时也注重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授、研习,还组织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交流活动。通过这些举措,澳门科技大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澳门回归20年之际,国家批准实施了“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这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关心澳门发展的重要工程,也是澳门科技大学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事业的重要体现。“自2019年起,我全程参与了‘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工作,协调与内地合作方的沟通,并拓展与国际科学界的联系。”陈季敏说。在该项目中,澳门科技大学作为核心团队之一,全程参与了卫星的研制工作。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习近平主席给参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回信,称赞澳门科技大学师生投身国家科技事业的热情与担当,肯定澳门深化与内地在航天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取得的可喜成果,勉励澳门高校和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技发展。
这让陈季敏既激动又振奋,她认为,“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的成功充分展示了澳门科技大学自身的实力和担当,是秉承“国家所需、澳门所长”的重大实践案例,更成为“一国两制”事业薪火相传的生动体现。
2024年4月9日,澳门科技大学与招商局健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夯实大湾区发展的人才基础
近年来,澳门科技大学一直致力于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大局,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此,陈季敏十分关注。作为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她的很多提案都围绕着大湾区展开。例如面对大湾区人才竞争的激烈态势,陈季敏提出了探索建立“大湾区人才共享”机制的倡议。她认为,通过人才共享,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陈季敏举例说,“2024年9月30日,澳门科技大学的埃尔文·内尔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是港澳特区首位获此荣誉的外籍专家。埃尔文·内尔教授曾获诺贝尔奖,2016年加入澳门科技大学,组建生物物理与创新药物实验室,带领澳门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在大湾区组建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据了解,澳门科技大学吸引了包括埃尔文·内尔教授在内的众多国际顶尖专家加盟。这些专家不仅为澳门科技大学带来了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带动了区域内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
早在2014年,澳门科技大学就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了集科学研究、产业孵化、人才聚集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产学研示范基地—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陈季敏说:“该研究院不仅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分部,还涵盖了多个创新工程领域的科研平台,围绕大健康、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核心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前沿科技创新和重点领域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这一平台,澳门科技大学不单为自身科研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大湾区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此外,在教育合作与交流方面,澳门科技大学与大湾区其他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陈季敏说:“例如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与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建立了附属医院,为大湾区内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澳门科技大学的教学水平,也为大湾区内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季敏表示,澳门科技大学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不懈的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坚信,通过不断的合作与创新,澳门科技大学将在大湾区的发展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