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搭乘国家政策的快车迎来飞速发展,绿水青山同金山银山一道绘就出一幅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向未来的零碳之路。
颜值升级 厚植生态底色
从飞机上俯瞰,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绿色色块将横琴包裹其中,来客在万米高空中便觉仿佛已身处氧吧,呼吸都畅快起来。
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生态景观构建起横琴的生态骨架,同时也是三个重要的自然碳汇,对于减碳意义重大。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以下简称“城规建局”)局长张国基介绍,合作区森林面积3051.35公顷左右,覆盖率约33%,大小横琴山覆盖了其中绝大部分。他表示,合作区成立以来,又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面积、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已在大小横琴山完成造林修复250公顷、森林抚育约485公顷。
横琴国家湿地公园
横琴湿地公园总面积约383公顷。其中,在横琴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看似无人打理、“荒草”丛生的一片原野,隐藏着管理者的慧心巧思。张国基揭秘说,湿地公园实施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管护,坚持从自然的视角出发,采取行动保护、修复、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自然环境或改造生态系统,“不盲目清除杂草,不使用农药化肥,实现枯木再利用,以低人工干预的方式,让湿地公园恢复自然野趣”。在此基础上,湿地公园开展多样生境改造,打造水鸟生态岛、滩涂、枯木枯枝堆、淡水浅塘及幼鱼庇护所,为各类动物提供多样稳定的生境。
在这片约317.09公顷的生态乐园中,500多种维管植物肆意生长,190多种脊椎动物悠然生活,其中不乏欧亚水獭、小灵猫、水蕨等珍稀动植物。在这诸多“明星”中,红树林堪称是极为特殊的一类,它不仅是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还具有极强的固碳储碳能力。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开展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全国55%以上的红树林被纳入保护范围,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良好的生态使横琴成为鸟类天堂。图为在此地悠闲散步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
目前正在进行的湿地公园建设,重点内容之一便是营造修复约100公顷的红树林,另一大湿地公园—芒洲湿地公园目前已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约17公顷,实现对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提升优化。预计到2024年底,将累计完成130公顷红树林的营造修复。
十字门水道将横琴、澳门分隔开来,但也可以说,正是十字门水道将两地连为一体。“十字门水道是琴澳两地共治共管的水域,一河两岸的红树林保育与修复对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张国基介绍,双方强化了十字门水道两侧的外来植物监测与清理力度,建立互相通报机制,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确保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此外,张国基还表示,期望通过打造连通琴澳的生态景观廊道,为两岸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更高效、更全面的生态保护。同时,在植树造林、市政绿地、生态修复和管理中做好规则衔接,共同优化双方的管理方法。
城规建局作为生态建设的主要单位,聚焦横琴丰富的生态资源,多措并举提升合作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合作区记录到野生陆生脊椎动物31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52种;记录到本土野生植物674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10种;记录到昆虫306种。
琴澳联手 让生态教育内化于心
2024年9月23日,横琴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迎来一批特殊的小游客。百余名来自澳门的小朋友到此认识湿地、红树林、动植物等生态资源,探究湿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实践课。尽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能够亲眼看到书本中所学内容,还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这是参与“澳门学生科学教育普及计划—六年级学生横琴生态研学之旅”活动的第一批学生。
2024年9月23日,参与“澳门学生科技教育普及计划”的第一批小学生,在横琴国家湿地公园展开研学
张国基介绍,该计划分批组织全澳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湿地公园开展半天生态课程。“课程参照了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对自然科学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培育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碳中和等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专业人才储备。”
据了解,科普宣教中心作为湿地公园生态教育的核心载体,集结了生态展示与科普教育两大功能,并设有多功能报告厅和生态教室等多个功能区。除此以外,湿地公园还建设完成两条自然教育径,囊括五大科普主题对应科普解说牌、观鸟亭、昆虫箱、草地教室等设施,并精心设计新增多类生境。多种形式结合,将公众引入湿地生态的世界,传播自然教育理念。
合作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可有效补充澳门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合作区开展一系列生态保育宣教合作。横琴自然周自2023年开始举办就与澳门绿化周双节联动,2024年,城规建局启动“万树计划”,举行多场植树研学活动,吸引琴澳两地学生青年、亲子家庭、市民群众、企业团体等不同社会群体超过3.1万人次参与。
合作的澳门学校表示,澳门地域狭小且自然资源匮乏,毗邻的横琴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弥补澳门这一短板的理想之地。研学期间,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自然,探索小动物的栖息环境,新颖有趣的体验极大增强了他们对生态知识的兴趣。此外,横琴组织的植树等公益保育活动,不仅提供给孩子参与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的宝贵机会,还深刻提升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意义非凡。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将保育理念铭记于心。
琴澳两地携手,生态科普工作成效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合作区搭建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传播媒介。城规建局在澳门“一户通”应用程序设立了横琴湿地场地和活动报名及预约渠道,这是“一户通”首次将澳门政务服务延伸至横琴民生的活动。此外,利用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出版《横琴野生鸟类》《横琴珍稀野生植物》《横琴常见昆虫》等书籍,并组织澳门学生演出制作生态科普宣传教育影片,日均逾30万人次通过澳门公交收看该宣传影片,广受市民好评。
全民行动 奔赴“零碳”城市
“抬头见绿,所见皆景”已成为横琴人的生活日常。海绵城市建成区达标面积比例超50%;公交系统100%纯电动化;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知晓率100%;举办全国低碳日绿色骑行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与广东电网签署绿色电力协议,合作区市政用电率先实现全部绿电……合作区积极营造绿色氛围,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在横琴蔚然成风。
横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投、收、运、处”全链条分类体系。图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个垃圾分类科普中心
2024年10月17日,“琴碳星人”碳普惠小程序正式发布,用户通过打卡涵盖衣食住行的多个低碳生活场景获取积分,兑换碳普惠奖励,还有机会获得“低碳家庭”或“零碳公民”等荣誉认可。张国基说,城规建局与广州、深圳、武汉、烟台的相关部门签订碳普惠框架合作协议,将探索打造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效果更显著的全民减碳平台。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广泛传播的低碳发展理念为合作区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张国基介绍说,横琴以绿色创新业态赋能塑造高质量发展优势,打造亲子横琴、研学横琴、康养横琴、滨海横琴、体育横琴、文艺横琴和时尚横琴,并大力培育、引进绿色低碳主题会展活动,与澳门协同举办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的活动,促进绿色低碳相关项目、技术、产品进行商贸对接。
3月23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功举办2024年“地球一小时”熄灯仪式,成为呼吁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环保公众活动的分会场
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只是合作区鼓励发展的“四新”产业之一,绿色、清洁是这四种产业的共通点。张国基表示,“合作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排除传统的高污染产业和房地产产业,主要面向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以期在合作区发展的最初阶段便发挥引导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作用。”这成为横琴贯彻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印证。
与此同时,能源智慧低碳转型亦如火如荼。推动绿色能源国际认证平台建设、智慧综合能源示范基地项目持续推进、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建成落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广东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张国基表示,合作区将根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碳中和试点建设总体规划》《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碳中和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24-2035年)》的要求,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