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晓宁: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
——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
近一段时间,一些跨国企业对华业务调整引发了有关“外资撤离潮”的担忧。那么,外资真的在大批撤离吗?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失去信心了吗?《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他表示,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撤资是其调整全球战略布局的市场行为,并不表明对中国经济和投资环境失去了信心。流入中国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外资有增无减,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吸引外资质量在提升。
詹晓宁说,近来中国的确出现了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的案例,但这一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从行业方面看,外企撤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特别是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低端行业;相反,服务业利用外资在迅速增长。从地区方面看,外企撤资主要发生在部分沿海地区,内地受影响较小。
他认为,外企撤资的主要原因在于工资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使得部分企业利润下降。为了降低成本,这些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往低收入国家。这是跨国公司业务布局的正常调整,并不表明它们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相反,服务业外资的增长则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仍在不断提升。另外,流入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外资有增无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吸引外资质量的提升。
那么,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究竟应该如何客观看待中国吸引外资的前景呢?兼任世界投资报告主编的詹晓宁拿出了最新权威统计数据。他说,首先,中国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两者新的平衡关系。从数据上看,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从2013年的1.2∶1变为2014年的1.1∶1,已接近平衡。未来几年,对外投资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引进外资增速,资本流出超过资本流入的差额将扩大。其次,新常态下中国吸引外资的前景仍然是乐观的。根据估算,2014年中国在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排名中超过美国位列第一。这说明,中国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最后,中国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外资结构的优化及其对经济转型贡献的提升。2014年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从外资的行业分布看,服务业外资流入增长较快,已经占到全国总量的约56%;从外资的地区分布看,中部和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快于东部。实际上,行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外资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地区分布的变化则反映了外资对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
在谈到中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资吸引力、提升外资质量的问题时,詹晓宁指出,下一阶段中国须继续调整外资审批制度和外资产业政策。在外资准入方面引入负面清单管理的同时,应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和升级的需要,继续调整和优化对外商投资的产业指导。
他说,在具体政策的实施上,应着眼于特定行业、经济领域和高质量的外资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因各地经济情况不同,应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政策,在稳定外资数量的同时努力提升外资质量,提升外资在地方层面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