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队援塞抗埃 奏响“大爱无疆”凯歌
新华网5月21日电(耿健) 一种烈性传染病从2014年2月开始暴发于西非各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它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塞拉利昂是西非的一个小国,然而它却成为这次疫情的中心,肆虐的埃博拉给这个本已经贫困落后的国家再度蒙上一层阴影。
2014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由解放军组建一支医疗队前往塞拉利昂执行埃博拉防治工作,并把这次重大任务交给了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是全军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和全军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规模为30人的医疗队便组建完成,远赴西非,在异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完成埃博拉定点留观中心的建立和运转。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杜宁曾作为第二批队员于2014年11月前往塞拉利昂接替第一批医疗队,他和队友们默契配合,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阶段性赴塞医疗援助任务。
在执行第五批援塞抗疫任务前夕,杜宁接受了新华网采访。
访谈室里的杜主任显得有些风尘仆仆,但精神很好。他有些抱歉的说,完成第二批医疗援助任务,回国隔观察20天后,3月1日起开始恢复正常工作,才仅仅不到2各月就又开始着手重返塞拉利昂执行埃博拉防治任务。为第五批中国(湖南)援塞抗疫医疗队做好保障工作。他要把时间尽量多的用在传输赴塞救援经验给新队员上,以便使整个团队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谈及第一次赴塞抗埃的经历,杜宁感触很深。高效和敬业是他对整个队伍最常用的评价。
图为第二批医疗队抵达弗里敦,整装待发。
他说,自2014年11月15日中午抵达塞国首都弗里敦市后,队员们不顾一昼夜连续飞行的疲劳和时差的影响,仅用了短短两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与第一批援塞医疗队的轮换工作,从当天下午开始继续执行埃博拉疫情的防治工作。
图为中国援塞医疗队驻地与中塞友好医院往返路线图。
中塞友好医院位于首都郊区的科索镇,距离首都市中心二十多公里,是进出首都唯一的国道旁的重要村镇,一条不标准的柏油路布满坑坑洼洼,到了雨季路上泥泞难行,每天从驻地到医院的车程就需要大约50分钟。留观中心医院由中国负责援建并于两年前正式开业,为提升塞国医疗保障水平和保护中国在塞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塞拉利昂的疫情肆虐之时,这里被临时改造成了埃博拉定点留观中心,每天紧张忙碌的医疗工作就在这里展开。
图为日常工作现场。
图为日常查房。
“不错过更不错诊”
埃博拉定点留观中心就是对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病的患者进行留院观察的地方,患者都来自于首都弗里敦及其周边地区,一旦出现埃博拉疑似症状后会立刻被转运到此进行专科隔离。这里被划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开辟了患者和医护人员专用通道,设定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进出路线,护士会为每名患者在腋下黏贴上新型无线体温计,通过体温远程连续监测及预警系统每天连续自动采集发送体温测量数据。最大限度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和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
杜宁介绍说,患者入院后会根据抽血检测结果决定下一步方案,如果检测埃博拉病毒核酸为阳性时,会立刻通知塞国卫生部安排患者转入就近的埃博拉专科治疗中心进行医治。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还不能完全排除其感染埃博拉的可能,需要患者留观满72小时,待再次检测埃博拉病毒核酸为阴性时,才会排除感染可能。
如果被宣布为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大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留观病人住院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痛苦的煎熬。
“不错过更不能错诊”是中国医疗队给自己定的工作目标。埃博拉定点留观中心凭借扎实的医疗功底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每一位就诊者提供准确的诊疗服务。
杜主任说,曾收治过一位来自郊区的妇女,家里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需要她的照顾,一到病房她就简直是心急如焚,仔细询问过她,在发病前并无埃博拉病人、染病动物接触史,也未参加埃博拉病人的葬礼,但却有蚊虫叮咬的过程,我们根据她的病史和临床症状表现,初步排除了埃博拉感染,认为她身患疟疾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就给她服用了抗疟药物,三天后,她的检测结果果然是阴性的,同时血里也查到了疟原虫,这样她被排除了感染埃博拉,同时发热的症状也治愈了,当我们通知她可以出院时,她眼神中充满的是感激之情。
还有一个病例让杜宁印象很深。一天,病区里收治了一名8岁的男孩,他的爷爷已经患埃博拉去世了,来院分诊时塞方护士把他分配到高度疑似患者的病房,但当询问他的病史时得知,男孩近两个月没有跟爷爷接触过,于是中方告诉塞方护士男孩应该安排在普通病区观察,并且嘱咐他呆在房间里不要乱跑。
“因为小家伙生性好动,一旦把他安排在高度疑似患者中间,他极有可能交叉感染,从而造成一个无辜的感染者。”杜宁说。
果然,三天过去了,小家伙被排除了感染可能。
图为培训塞方人员。
时间就是生命
确诊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埃博拉患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及早诊断就能及早接受专科治疗,就有可能保住生命。
杜宁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天下午已经临近下班,按照平时的规律,塞国的救护车准备转运走留观确诊患者,当我方和塞方医生核对名单时发现遗漏了一名,她是一名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当天上午被人搀扶着来到医院,但由于检测阳性的结果刚刚出来,所以来不及办理转运了。
但如果这名病情危重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杜宁决定必须去为她争取转运的可能,于是向塞方医生介绍了情况,提醒他们患者的病情已经容不得耽搁一天。转运医生被话语所感染,立刻联系转运中心,重新编码、核对信息、安排床位……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患者的转运事宜,等到大家目送救护车运走了这位患者时已是晚上7点。
杜宁说,这时整个团队再次感受到“时间就是生命”的真正含义。
“打胜仗、零感染”
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派出多支援非抗疫军地医疗卫生队伍、数百名援外医疗卫生人员,坚持驻守在疫情发生国,与当地医务工作者并肩合作,开展疫情防控、实验室病毒检测、病人留观和治疗、培训医疗护理人员等工作。在病毒检测、病人留观和治疗、公共卫生防疫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赢得了受援国家政府和人民赞誉,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12月30日向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全体医疗队员致慰问信,提出努力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图为与国际医疗队交流。
杜宁介绍说,2015年1月1号,中塞友好医院从留观中心正式改为了诊疗中心,可以把埃博拉病人留下观察并治疗了,这意味着不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塞拉利昂的卫生部,都承认了我们的工作水准,同时也得到其他国家医疗队的认可。我们医院的死亡率还是比较低的,这个病一开始平均死亡率大概在60%~70%,我们中心后来的死亡率基本是在50%以下。而且中国医疗队的防护措施做得非常细,中方的人从来没有被感染的,其他国家的诊疗中心都做不到这一点。
改成治疗中心以后医院就可以收治病人,最后是到国际埃博拉检测中心检查埃博拉病毒转阴,代表他治愈可以出院。到第二批医疗队离开的时候,大概有15例真正痊愈已经出院的患者。
埃博拉疫情仍在肆虐,我们的战斗还在持续,我们医疗队的众志成城,牢记责任和使命,确保“打胜仗、零感染”,为祖国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在西非大地奏响一曲“大爱无疆”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