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米歇尔的中国艺术之旅

2017-03-03 11:16: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记者 马妍

法国画家让•米歇尔参加第19届北京艺术博览会。
   2016年9月1日至4日,2016第19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借此机会,我在北京又见到了来自广州的法国老朋友——让•米歇尔•斯达尼斯拉斯•卡柯尼斯奇。这位帅气潇洒、性格活泼、言辞幽默的法国画家,在中国已经生活了6年,他深深地热爱着中国中国的一切。“我喜欢中国的食物、中国的城市、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好,没有任何问题”。凭借优秀的创作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赢得了许多中国朋友的青睐,深受粉丝们的喜爱。在中国,人们习惯亲切地称他为“米大叔”。此次艺术博览会,“米大叔”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创作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让•米歇尔1957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表现主义艺术画院院长,他是法国美术家协会等多家协会的会员,在中国也担任中国马业协会艺术顾问、法国奢侈品设计师及创意总监等职。他12岁开始绘画创作,16岁便荣获法国巴黎墨东区青年艺术家大赛第一名,24岁以第一名的成绩从EPDI毕业并荣获“创新设计一等奖”,并作为最年轻艺术家之一受邀参加“巴黎市政府艺术棕榈沙龙”,同年独立完成一幅25平米巨型壁画陈列于香榭丽舍大街。

  “天意”带他来到中国


以让•米歇尔的画作为图案而生产的丝巾等衍生品。

  让•米歇尔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08年,目的是为了参加上海的一个艺术沙龙。回忆起那时来中国的缘由,他说“是天意”。“我遇到了一个朋友,他邀请我来中国参展。这并不是我的个人计划,而是天意如此”。然而,那次的经历却不是那么顺利。2008年正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一年,从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时受到“藏独分子”干扰到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会见达赖喇嘛,中法关系一度出现紧张局面。中国人民的感情因此受到了伤害,他们对与法国有关的东西存在抵制情绪。同时,也因为那时是让•米歇尔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还没有知名度,虽然让•米歇尔的画在展览上也得到了很多关注,但最终没有人愿意买下他的画。因此可以说,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有些“开局不利”。

  结束了上海的展览后,让•米歇尔就回到了法国。直到2010年,他决定再次走进中国市场,到中国来继续他的艺术之旅。“虽然上次的展览不是很顺利,但我很喜欢中国,我希望到中国继续我的创作”。这一次,他选择去了中国南方的城市广州,并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一待,便是6年。为什么选择广州?让•米歇尔说他“很喜欢广州的气候”,同时因为他“在广州受到了更好的欢迎,对他来说是更好的市场”。“现在,我的画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喜欢,这6年来,我的作品在中国的市场还不错”。因此,每年,他都会在中国待上半年的时间,游历、写生和创作。他也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

  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让•米歇尔和他的抽象作品及衍生品。

  让•米歇尔的作品属于表现主义。所谓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从而对客观形态进行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画家不应只是复制自然,他应表现自然的力量与情感、欢喜与忧伤,用画笔述说主题背后的故事。”这就是他对艺术的理解。

  在来中国之前,他的绘画风格已经由具象转变到了偏抽象,创作的抽象作品的数量远大于具象作品,哪怕在一些具象画中,都能够看出他的抽象处理。“抽象艺术是当代伟大的观念之一,我特别喜欢用抽象来表现宇宙空间”。然而,来中国之后,他发现,中国人比较喜欢具象画,对于抽象画还不是很接受,因此,他又从原来的偏抽象转变到了具象上面,主要创作一些写实的作品,如在中国的写生风景画。得知中国画家和大众比较喜欢有层次感的作品后,他在自己的创作中也适当做了些改变,注意体现绘画的层次关系,展现绘画的远、近或深、远的变化。“诗意的柔美”在中国艺术中尤其常见,他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启发和灵感,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这一点。

  除此之外,让•米歇尔说自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绘画创作中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如他会用大量的时间在中国游历和写生,用画笔记录下中国的壮阔山水和美景。他已创作过以长城、青城山、黄山、乐山、桂林山水为主题的多幅作品。他还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了“风水”“气”“阴阳”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数字方面,他也颇为讲究。他会避免中国人不喜欢的数字,如4,而使用一些像6和8这样吉利的数字。“当我画一组马时,我会画中国人认为比较好的、吉祥的数量,6匹或8匹。”色彩方面,他也会选择中国人比较喜欢的暖色和鲜艳的颜色。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喜欢抽象艺术,让•米歇尔的绘画风格,又从起初刚来中国时的具象转变到了偏抽象上,回归到了他最爱的表现方式。他也非常高兴能把西方艺术带到中国,受更多中国人的喜欢。

  做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中国的这些年,让•米歇尔一直积极地与中国画家进行艺术交流,学习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创作特点,同时也向中国朋友们传播西方绘画的理念。他为中法绘画艺术交流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让•米歇尔的作品《半世纪的友谊》。

  2014年是中国的马年,也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为了铭记中法友谊,让•米歇尔创作了一幅名为《半世纪的友谊》的油画。画中为黑、白两匹骏马惺惺相惜。黑马以中国红为底色,象征中国;白马以法国三色旗的蓝色为底色,代表法国。这幅作品于当年受邀在人民大会堂展出,并在全国许多城市做了巡展,得到观众一致好评。同年,他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了“马”的专题展,并拿出一幅画用于慈善拍卖,支持中国贫困地区在校儿童“免费午餐”的慈善项目。

  2015年3月,让•米歇尔曾与中国现代漆画的开拓者乔十光先生在广州举办了绘画作品联展,进行了一次中法艺术的交流与碰撞。“中法两国的艺术史是世界上最丰富而悠久的,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正因如此一切才变得有趣。”他说,“艺术需要进化,需要我们这些画家在保留先辈艺术家精华的同时去开放艺术的‘国界’。”

  今年6月,他与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宣新明先生一同去了法国写生和创作,交流彼此的艺术感悟。8月底,他们二人在广州共同举办了名为“无界”的作品展,并合出了一本画册。“人们常说艺术无国界,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一幅画作也可以被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们所理解。艺术可以使他们产生联系,拉近彼此的距离。” 让•米歇尔认为:“当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位画家相互理解,一起作画,学习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他们未来的创作已经受到影响。在画家们好奇心的驱使下,艺术总会产生新的方向。”

  对于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让•米歇尔充满了信心。他表示,法国虽然是艺术的摇篮和天堂,但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因此投资艺术的法国人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中国的艺术市场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随着中国人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和购买力的提升,中国的艺术投资有了非常大的增长,中国的艺术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美国对于艺术家们来说,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他说,“中国也欢迎更多的艺术家们来到中国,生活在中国,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