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要闻

中国贫困调查: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拔寨冲刺期

2015-06-23 08:18: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柯勇等

  一群孩子,一声叹息 

 

  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木克基村,一名孩子趴在床上做作业,她的家里没有桌子(3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小七孔,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旅游旺季总是游人如织,甚至常常人满为患。然而,景区5公里外便是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极贫区。

  菇类村,全村357户,除一户开农家乐外,几乎再没有人依靠景区发家致富。当地特产瑶山鸡肉香味美,也一直没有打开近在咫尺的市场。

  全村1200多人中,有1100多人是文盲、半文盲。多数村民至今不会找、也不敢找市场,只能靠种田维持温饱。

  教育缺失成为一些困难群体脱贫的深层障碍。

  甘肃东乡受教育人数呈“宝塔式”递减:一些小学一年级有50个学生,到五年级就只剩下5个。东乡县有个村庄500多人,至今没有出过一名高中生。

 

  甘肃省东乡县龙泉乡北庄湾村小学,学生们在上数学课(3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全国各地都已较为完善,免学费、营养午餐等措施更让无数孩子受益。但是,孩子初中甚至小学便辍学的现象在贫困山区并不少见,一些家长很早就带着子女外出务工。对于那些最穷的家庭来说,上学本身就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大开销。

  在广西都安县隆福乡葛家村,记者看见一对小兄妹,穿着沾满泥垢的棉衣、凉鞋,背着装满牛粪的背篓,弓着腰,一步步向山坳走去。背篓里的牛粪超过40斤。男孩12岁,女孩10岁,但身高只有一米出头,非常瘦小。那天本该上学,但是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去乡里开会了,孩子们只能停课。

  跟着他们去家里,他们的父亲正在为孩子读书发愁:“学费不收了,还有书本费、杂费和生活费呢?”

  他家还有个初中生,每周从乡中学往返就要车费40元。不坐车,就只能步行几个小时山路,包括爬过陡峭的悬崖。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的确已在大部分农村变成现实。但是,教育设施落后、师资缺乏,仍是贫困地区的共同难题。(执笔记者:李柯勇、刘诗平、王清颖;参与记者:王丽、周相吉、夏军、邹欣媛、梁军、杨洪涛、陈地、李亚楠、马姝瑞、侯文坤、李丹)

 

  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镇高坪小学,学生们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上课,这里是教室兼寝室,前半部是课桌,后半部是上下铺(3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