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汉子陶正学带领村民实现小康梦
园区种植基地建设前的样子。
苗族汉子陶正学就出生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中等个头,目光深邃,精明强干,吃苦耐劳,是陶正学给人的第一印象。
普古乡是盘县甚至是六盘水最偏僻、最贫穷的地方。然而在这里,陶正学却楞是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发展致富之路,将昔日破败不堪的村落建成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陶正学的名字也因此为十里八村的村民们所熟知。
陶正学(左四)与村合作社的原始股东一起合影。
陶正学16岁就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是知名的因煤发家致富的煤老板。然而,每一次回家,看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山水、那方土地,看到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耘依然贫困,陶正学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有钱了,富裕了,陶正学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个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这个念头一直在他的头脑中盘旋,“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这是我的责任。”
在陶正学的带领下,村民一起讨论合作社未来发展路线。
2012年5月,他带着30年积累的上亿资产回乡创业,带头成立了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00万元,计划投资3.4亿元,总规划为181.4平方公里,带领乡亲们由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转型,以产业发展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
与煤打交道30余年的陶正学,从此由“黑”变“绿”,走上了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被推举为合作社第一任理事长的陶正学提出“风险留给企业,实惠交给农民”,以股份形式吸纳会员,村民可用土地入股,也可以现金入股,每股20万元。让村民意想不到的是,在每股20万元的股金中,农户只需入股10万元,由陶正学垫付10万元。
自从合作社成立以来,舍烹村村民不再外出打工,几乎全村的青壮年农民和很多老年村民都在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做工。“在合作社做工比在外地做工强多了,还可以照顾家、照顾老人孩子……”村民们说。
如今风景如画的猕猴桃产业园。
现在,舍烹村的农民有三份收入:一是在合作社打工,平均每月工资在1500元至2000元左右;二是流转给合作社的土地租金平均每亩每年500元钱;三是入股的农民按股返利,可以参与分红。
以现代科技农业为核心,利用独具特色的娘娘山高原湿地自然环境,依托优质、高效、生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陶正学带领的合作社正着力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舍烹,让舍烹村及周边村寨的村民共圆“小康梦”。
据悉,2016年以来,娘娘山园区共种植刺梨5000余亩、猕猴桃2500亩、蓝莓近千亩(以后将发展到7000亩)以及近千亩各类蔬菜。
合作社还投入数千万资金在舍烹村修建了银湖民族风情广场、通村油路等基础设施,让过去偏远、贫穷的舍烹村彻底改变了模样。
当地布依族姑娘正在采摘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