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商会:商业环境不对等导致中企海外发展受阻
“如果中国商业环境的公平性依然无法落实的话,不但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影响,正在全球大幅扩张的中国企业也会受到连累,发展受阻。”6月10日,中国欧盟商会在北京发布《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5》,商会主席伍德克(Mr Jörg Wuttke)在发布会上做出以上表述。
据其解释,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仍是未来的首要商业挑战。与此同时,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变得越来越乐观,也使得部分欧企缩紧在华业务,继而转向美国和欧洲市场。中国企业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以及政府全球化政策的引导,对外投资项目和规模也在增长。而中国政府对于在华欧企政策的不够友好,对来自自由开放商业市场的企业来说是不对等的,长此以往,对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是不利的。
《商业信心调查2015》(以下简称“调查”)由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完成,有超过540家在华运营的欧洲企业参与了本次调查。
调查指出,中国经济下行被欧洲企业视为其三大业务挑战之首,所占的比例几乎是其他任何一项挑战的2倍之多。虽然中国经济仍有上升空间,超过一半数量的欧洲企业仍然对未来的在华发展保持乐观,虽然较上一年相比, 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了十个百分点。不过,约四分之一的欧洲企业对于未来两年内盈利持悲观态度;同时,五分之二的欧洲企业正计划削减成本,他们中的大多数正在计划裁员。相应地,计划扩张在华业务的欧洲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从两年前的 86% 下滑至现在的 56%,同时,仅有 59% 的欧洲企业将中国列为其全球三大未来投资目的国之一,而 2012 年该数据高达 76%。
而创新是改善经济下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伍德克看来,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今天,创新同样重要。“但是非常可惜,超过三分之二有研发工作的欧洲企业并未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伍德克说道。调查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网络不稳定、网速缓慢、网络接入限制,对于创新业务的开展都是严重的障碍。“如果能够避免企业受到如进口替代、技术转让等威胁,同时通过改善执法给予企业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且提高网络的开放度,欧洲企业将会更有信心、更好地贡献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伍德克说道,“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是网速,甚至还不如韩国的五分之一。”
而这一切,取决于中国商业市场的法制环境能否改善。调查中显示,立法环境的不可预测性、行政相关问题和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这三大监管障碍,与前些年相比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伍德克指出,在华欧洲企业始终认为落实依法治国将是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但他们并不确定改变是否真的即将到来。由于一系列监管障碍和市场准入问题尚未得到切实解决,国际业界对于中国改革进程的失望情绪已经愈发明显。对于自由裁量权,他说道:“其实这就是某种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的时候我们甚至认为中国应该成立中国国内的‘WTO’,以减少各地间的壁垒。”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常博逸 (Charles-Édouard Bouée)表示:“中国目前仍是欧洲企业的战略性市场,然而正如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外商投资仍旧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当前的改革进程中,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企业急需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
调查写道:“欧洲企业对未来增长和盈利的悲观情绪处于历史高位。持续性的监管壁垒,伴随着改革进程的影响力不足,都令欧洲企业感到其在提高市场准入方面并没有看到实际的成效。”
伍德克表示,调查确实反映了目前中国这个商业市场的真实问题,但由于近期中国政府发布了一些新政策和战略愿景,还是使得欧盟企业的情绪有所提升。“但对此我们不是很确定。”他认为,只有通过更统一、更严格、更透明的法律法规执行, 增加市场开放度和支持高附加值经营活动,中国才能够维持其对欧洲企业的吸引力。
“中国是个大市场,欧盟企业不会放弃,会继续关注。”伍德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