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文化艺术>影视

2015,中国电影突破400亿

2015-12-29 15:28: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晓 初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201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内地电影作品创出了新高,电影票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人民币大关,同比增长48.4%,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记录。

  这是中国内地电影票房首次迈入“4”字头时代。相比2014年全年297亿元的总票房成绩,2015年只用了11个月便突破400亿元目标。国内银幕已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增长到11.4亿。如果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可以预见的是,到2017年中国的市场总额就会超过北美地区。

 

互联网携手电影拓展市场

  在2015年票房前十的电影中,有7部电影赶超10亿元,相比2014年的三部,是一个飞跃式增长。而11.4亿观影人次意味着平均每月都有近1亿人次观众走进电影院。400亿元票房背后,是影迷巨大的贡献。数量庞大且仍在稳步增长的“中国观众”,是中国电影不断做大做强的真正幕后英雄。

 

上映两日票房近4亿,《寻龙诀》冲击总票房冠军

  相比与300亿大关遗憾地擦肩而过的2014年,2015年中国电影为何能够实现“突飞猛进”?分析称,目前中国三四线城市市场增长迅速,网络购票进一步普及,资本界对于电影产业的投入正在不断加大。同时,国内院线也在经历加速扩张,这些因素“多管齐下”,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而言确实是一剂“强心针”。

  国产卖座影片除常见的喜剧(占三成以上票房)之外,排名第一的《捉妖记》是奇幻类型,《大圣归来》更代表国产动画首次实现票房突破。其他如《九层妖塔》、《狼图腾》等也开拓了以往没有的国产大片类型。此外,《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均延长放映了一个月,《捉妖记》也超过了《速度与激情7》,成功坐上迄今为止的2015年票房冠军宝座。

 

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海报

  2002年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初,中国电影全年票房尚不足10亿元,2011年突破100亿元,这段成长用了长达8年时间。2012年美团猫眼电影诞生,开始利用互联网给电影带来改变。紧接着,2013年全年票房突破200亿元,2015年9月突破300亿元,超过2014年全年。更令人惊叹的是,从300亿元到400亿元,这一增长速度仅用了不到3个月。

  过去几年里,互联网改变了购物、手机、餐饮等诸多行业,而未来互联网同样会改变电影。美团、猫眼电影创始人王兴认为,互联网对电影不是颠覆和取代,而是为其服务,与之融合,给电影带来更多的增值空间。

  影片上映前后的评论和口碑,会直接影响票房和票房后劲,刺激消费者购买。《捉妖记》猫眼电影用户评价92万条,《大圣归来》63万条,《煎饼侠》57万条,三部影片互动方面都相当活跃。另外,讨论人群在北京、上海、广东几大核心票仓城市的分布比例较高,好口碑大量聚集。

  制片人路伟认为,《大圣归来》的成功因素之一,是通过网络数据找到了清晰的受众群,并将最重要的物料蔓延到所有社交平台,例如微信朋友圈,从而引发了网票销售的突破。“其实这次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清晰的目标受众和网络电商进行的一次动作,《大圣归来》不是一个明星电影,怎么样去建立粉丝体系,我们所有的策略其实都是围绕这个命题来做的。”

  需求拉动市场,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在线票务行业的产生无疑是拉动电影消费需求的主力军。易观数据显示,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市场线上化率从2015年年初不到40%一路飙升至目前的75.38%,其中,在线选座所占市场份额已过半。

  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加速了有关企业抢滩该市场的节奏。举例来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2015年阿里巴巴曾把淘宝电影和娱乐宝两项业务注入阿里影业。此外,阿里巴巴还先后入股了华谊与光线传媒,最新的消息更是显示,美国电影巨头派拉蒙公司有关负责人正在积极邀请阿里巴巴入股派拉蒙,并期待借此进一步挖掘中国电影市场。

 

国产电影撬动世界电影格局

  有关统计显示,在2015年票房排行前十名的影片中,国产片有6部,进口片有4部。票房最高的为国产大片《捉妖记》,达到24.38亿,不仅问鼎2015年票房最高宝座,还成为了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捉妖记》无疑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工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动画加真人的模式向来是好莱坞的卖座法宝,《捉妖记》开创了中国这一类型片的先河。《煎饼侠》展现娱乐圈最有趣的一面,终现情怀;而《大圣归来》结束了幼稚的“喜羊羊”模式,让国产动画片终于扬眉吐气。

 

2015年9月14日,《捉妖记》的最新票房高达24.29亿元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三部国产影片的优异表现,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结构正在发生一些积极性的变化,“更多的是依靠电影自身的质量、品质及其人文内涵来赢得观众、赢得市场,而不是单纯依靠炒作、话题、桥段。”制片人路伟认为这三个电影有不少共同点,重要的是类型定位清晰,并且三个电影之间的互动性也都是健康的,没有相互拆台,而是彼此欣赏,“我对宣传团队说,一定要尊重所有的人。”

  中国电影票房冲破400亿的惊艳成绩,也令中国电影市场再次吸引全球目光。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本年度中国电影票房的爆炸性增长,证明了快速成长的中国电影市场已开始撬动全球电影格局。

  张颐武表示,这几年中国电影观众快速增长,是中国电影“全国化”进程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由北上广等大都市决定电影票房的结构近年来出现转变。这种转变来自两个新的增量:一是中国中产群体实现以三四线城市为中心的快速扩张;二是80后90后群体成为当下文化消费的主力。这两个要素叠加起来,正好是所谓“小镇青年”群体构成的电影“新观众”。这些“新观众”的崛起让电影文化和趣味发生根本改变,同时也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它将支配中国电影票房再获得至少5到10年的高速增长。

  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元人民币大关,现时约合62.5亿美元,距离世界电影“第一大票仓”美国每年保持的100多亿美元票房已相距甚微。在这之中,国产片票房占据了近6成。

  中国电影市场连续10多年保持近30%以上的增长,在世界电影史上即使不是绝后的,也是空前的。据《好莱坞电影报道》的消息,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让好莱坞都“惊呆了”,中国电影市场也就成为好莱坞必须攻占的“阵地”。

  2017年是中国电影向欧美大规模开放的一年,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中国式大片、多样化电影以及动画电影(尤其是动画大片)一个也不能少。“毫无疑问,中国电影要想与好莱坞电影抗衡打‘阵地战’,必须要有《捉妖记》这样规制的大片。”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国产电影市场份额有所增加的有利时机,有效推进差异化电影市场体系建设,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诉求的电影都能找到自身的市场出口、市场出路,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面对好莱坞,做好自己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的。”

 

大数据助力票房

  作为购物中心内重要的主力店,影院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业态。随着影片数量的逐渐增多,观众对电影院和银幕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据统计,2012年底中国银幕数量首次突破一万块,达到13000块。2014年年末中国影院总数达到5785家。过去3年间年均新增995家。2015年新增影院仍将维持在1300家以上的历史高位,银幕总数将超过3万块。其中二三四线城市成了贡献票房的中坚力量。银幕数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大家看电影的地方多了,票房自然会有飞速的发展。

  近几年在线票务网站的蓬勃生长,极大地释放了电影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培养起看电影的习惯。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逐步成为观影的主力军。猫眼电影最近发布的《大数据时代的电影消费洞察》报告显示,“90后”是观影主力,其中“95后”观影群体迅速扩大,“90后”在线购票用户占比为57%。改变还在继续,以猫眼为首的在线票务行业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在经历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之后,凭借丰富的用户资源继续向电影上下游延伸。

  以拥有最多数据的猫眼电影为例。猫眼巨大的市场份额为其积累了最多的观影数据,充足的数据样本也进而保障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于是,猫眼电影开始利用大数据帮助影院招揽更多的消费者,深度挖掘主流电影观众的消费需求、习惯、喜好等信息,再基于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预测和解读。通过影院为消费者提供更优服务,吸引更多消费者,又得到了更多的数据,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互联网+”为电影市场带来了大量的电影消费需求,各种热钱趁机涌入影视投资领域,不仅带动了传统发行公司的股价,同时也带活了多类型影片的市场前景,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而“大数据”正在助力中国电影走入更加智能化的发展时期,可以同时满足消费者的观影需求,帮助片方打造高票房的影片,并且助力影院实现高上座率。

  不得不说,2015年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冲刺年”,各项纪录也频频被打破。无论从电影类型还是从动画片《大圣归来》的爆发来看,中国电影正在迈向喜人的阶段。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