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文化艺术>影视

他山主旋律 我们都有

2015-06-17 12:45: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唐元凯

  我一影迷好友为给儿子过儿童节,想找部主旋律影片。他甚至先行到影院“审”看几部从片名或简介判断尚“凑合能看”的片子,却很失望:一些镜头或情节,不仅少儿不宜,且“成人不宜”。

  当年我俩曾在露天两棵大树间观瞧《甲午风云》,虽说此前早已在黑白电视机里看过很多遍这部憋气也提气的老电影……此次,郁闷的他给我打了个电话,愤愤然诸多逐利无益的片子充斥影院,还引用刚刚召开的电影理论评论年会新出炉的年度《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娱乐至死”在2014年的中国电影创作中已然成为新常态,电影产品流水线打造出的作品呈现的是粗俗化肤浅化碎片化,乃至专家警告不能任由这样的大趋势肆意蔓延。

  电话中,他又提到2014年出差韩国到当地影院看的《鸣梁》。这部后来每3位韩国成人中就有2位看过的影片,描述的是一场真实战役。其主角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的形象就刻在100韩元的硬币上,并不断出现在戏剧影视里。“今臣战船,尚存十二”是他在朝鲜水军被打得七零八落临危受命时写给国君请战书里的一句话,意思是尽管敌人有330艘战船,但臣还有12艘,尚可一战,也意味着宁愿战死也绝不不战而弃。就是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指挥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显然非常“主旋律”,但太过“熟悉”的内容对于一部影片来说自然也是把双刃剑,对票房更是如此。而影片以1.67亿美元的总票房刷新了韩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

  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就主旋律影片成功角度看,《鸣梁》契合了韩国当时的社会心理。其媒体说,动荡政局、停滞不前的经济是当今社会的危机,民众对影片的认可“反映出对大刀阔斧、拨乱反正领导人的渴望”。许多家长带孩子、总统朴槿惠率官员到影院“受教育”,政府机构、部队和企业纷纷组织集体观影,李舜臣台词“忠是要对百姓忠”被引用频率最高。导演金韩民认为,李舜臣的领导力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是这个时代需要的,没有一个人物能像他一样,引起所有年龄段和各阶层观众的共鸣。”而抓住了共鸣点,本片便占了先机与胜势,尽管在艺术上有些中规中矩,耗巨资的海战场面与好莱坞相比也差距明显,但创作态度又令影片传达出一种诚意与劲力,如当剧组把日本战船设计图纸交给日方相关部门印证时,历史学家都惊呆了。敌我悬殊的情节本就讨巧,加之厚重的历史感和“为了胜利,士兵和妻子眼睁睁看着彼此瞬间阴阳两隔”之类的震撼元素,足以让观众心潮澎湃,走进故事。我那朋友称,坐在韩国电影院里看本片如同置身于世界杯主场。

  反观我们不少影片,正如中国社科院靳大成研究员所说,“眼光太浅,格局太小,看到邻国做了这样的片子,我们除了感动、惊讶,更要反省自己了。”

  仅就题材而言,我们有戚继光,包括李舜臣最后参加的彻底击败倭寇的大决战,主力其实是中国明朝军队。我们也有像《永不妥协》那样的平民环保斗士韦东英,却没有出来罗伯茨那样的“这一个”。我们还有诸多世界冠军,却只有几部像《沙鸥》一样的电影,韩剧《冠军医生》那般涉及“运动员才有”的性格特征与心路历程的作品甚是罕见。我们更有丰富的艺术传统与历史文化,可从中发掘一些闪光、使之变成震撼电影与商业胜利的案例,如今却少而又少。

  虽然不一定有“主旋律”提法,但各国其实都有这样的影片。长年被无数影迷奉为爱情经典的《卡萨布兰卡》,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状态下由政府主导拍摄的主旋律。爱国爱家爱自己,常常是美国影片的主旋律,也是其拉近与打动观众的基本利器。

  “主旋律”不是一种“类型”,1987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倡导主旋律的同时,也强调“坚持多样化”。邓小平也定调“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提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由此可见,虽然任重道远行路不易,但创作主旋律的方向、维度与高度都很明确,目前最需要的是责任心与实干。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