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文化艺术>收藏

“老外”的明式家具情缘

2015-04-14 09:15: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艺 林

  明式家具被西方人惊叹为“如谜一般完美”的家具,也正是由于她的工艺之美、神韵之美以及独特的历史价值,深深地吸引着海内外收藏人士。

 

明式家具

 

  古斯塔夫·艾克:

  开明式家具研究先河

 

 

  喜爱木器的藏家一定对《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这本书不陌生。此书被誉为明式家具研究者的必读宝典,1944年出版,是第一部由外国人编撰的中国古董家具的专著,作者是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é)。

  艾克于20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任教,对明式家具、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以及绘画颇有研究,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人交往甚多,而且成为“中国营造学社”创社会员。

  艾克痴迷明式家具,通过多年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于1944年6月,在法国人魏智的资助下,艾克的重要著作英文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在沦陷后的北平出版。受限于当时极为困难的印刷条件,此书只印了200本。

  从18世纪开始,中国的家具开始流入欧洲各国与美国。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古典家具之美,也引发了中国和西方的家具界、建筑界、文物界、室内设计界和史学界的关注。除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之外,艾克还发表了《中国家具》、《关于中国木器家具》、《中国硬木家具使用的木材》等重要论文。

  艾克的夫人曾佑和女士,幼时师从启功、溥雪斋等先生习国画,对中国传统文化饱含感情。在辅仁大学读书时,艾克与曾佑和相知、相恋,喜结良缘。1948年两人移居美国。由于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艾克后来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做教授,主讲的也是东亚艺术史。

  1971年艾克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5岁。2006年9月20日曾佑和将其夫妇收藏的7件明代黄花梨家具无偿捐赠给中国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这是自2004年9月北京恭王府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公开征集王府文物以来,在受赠的家具类文物中学术价值和馆藏价值最高的一批明代家具。

  曾佑和说:“我已经80多岁了,这些家具我也不能带走,还是留给大家,留给中国吧。”

 

  安思远:

  明式家具收藏之王

 

 

  当地时间2015年3月7日晚,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纽约佳士得2015春季亚洲艺术周的拍场上,一套明17世纪黄花梨圈椅,以968.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黄花梨家具拍卖的新的世界纪录。

  这套黄花梨圈椅每一处的曲线和用料粗细都极尽飘逸美感,文人气息浓郁,曾是当代最为著名的亚洲艺术收藏家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 1929-2014)旧藏。安思远是亚洲艺术重量级收藏家,涉猎广泛,因其远近闻名的明式家具珍藏而被称为“明朝之王”。

  安思远关注研究明式家具多年,论著颇丰。1970年,他以《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一书一鸣惊人。1982年,安思远于檀香山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家具展览,并编撰展览目录《夏威夷珍藏中国硬木家具收藏》,1996年出版《洪氏所藏木器百图》。其后则有1998年的“风格的实质:明末清初中国家具”展览与展览目录,以及2005年出版的最后著作《洪氏所藏木器百图》第二卷;著述之完备远超安思远所有其他研究范畴。此次佳士得拍卖不单彰显出安思远作为中国家具鉴藏家的重要地位,亦是在自古迄今相关研究的脉络中对其总体成就的回顾。

  毋庸置疑,对于明式家具,安思远具备独特的天赋和鉴赏眼光。他不单慷慨分享所知,更时刻提醒我们该擦亮眼睛,不要被潮流或成见所惑。

  安思远曾直言:“若相信个人眼光,而非盲从专家制定的教条,我们就能摆脱有关美学的陈腔滥调,懂得欣赏对象真实之美。学会自己观察的人,自会发现通往新世界的路径,觅得不同传统文化的美善。”安思远的眼光、热诚、不懈努力与大方贡献,成为中国家具鉴藏界今后继续发扬光大的基础。

 

  菲利浦·德·巴盖:

  前世的明朝人

 

 

  菲利浦·德·巴盖(Philippe De Backer),比利时人,“侣明室”是其斋号,也是目前中国以外的明式家具最大的私人收藏场馆。“侣明室”这个名字是王世襄先生给起的,意思是“生活于明”。

  对于菲利普而言,家具是一种“活”的收藏,他认为只有置身其间,才能感受到那种美,这些精美的明式家具无异于他的“伴侣”,他愿意与它们朝夕相处,再回明朝。

  2006年,中国和比利时建交35周年,作为当年官方的重要交流活动之一——在北京故宫永寿宫举办的“永恒的明式家具——侣明室收藏展”,展出了菲利浦的71件明清家具。2011春,“读往会心——侣明室藏明式家具”专场在中国嘉德上拍,成交率达到100%。这对于爱好明式家具的藏家和精品日益稀少的黄花梨拍卖市场来说,都是轰动一时的盛事。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介绍:菲利普是中国以外拥有明朝黄花梨古典家具数量最多的收藏家,他的藏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做工精细,保存完好,其品种更是几乎涵盖中国古代家具所有种类。

  说到菲利普的收藏,有一个人是不能回避的,她就是香港嘉木堂堂主伍嘉恩女士,也就是当年侣明室收藏展的策展人。菲利普最初及随后几乎所有家具藏品都来自于伍嘉恩的引荐。20多年的积累,菲利普的黄花梨家具数量品种都相当丰富,一些精品已经达到了馆藏级标准。

  从1989年开始,菲利普游历30多个中国城市,不是为了寻找家具,只为感受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民间的黄花梨精品少之又少,菲利普的藏品全部来自于海外及香港。

  在多年研究的过程中,菲利普发现,西方家具受到明式家具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北欧一些知名设计师就曾以毕生最经典的作品向明式家具致敬,丹麦家具设计界的大师瓦格纳的“中国椅”就是其中之一。英式家具的椅背也是受了中式家具的影响。

  至于坊间一直流传的文人参与明式家具的设计,菲利普同伍嘉恩一样,都认为这一点没有确凿的证据。中国古代的家具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人想呈现一种谦和以及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态度,但是使用的木头却是最贵的,这也是很有趣的“讽刺”。

  “东西方在审美上存在很多不同,比如在西方体现一个人的高贵会不断往上增加装饰,而中国是减少,Less is more(“少即多”,有“大道至简”之意)。”菲利普说。对明代文人与家具的关系菲利普有着自己的思考,而他对明式家具的探索也始终不曾停止。

 

  柯惕思:

  追求明式家具纯朴本质

 

 

  柯惕思(Curtis Evarts)是美国人,专事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柯惕思的中文含意为“清晰思辨”。20世纪80—90年代,是海外中国明式家具收藏研究的“黄金时代”,柯惕思就是这个时代的亲历者。

  1988年,柯惕思开始关注中国古典家具。他先是在美国加州收藏到一些紫檀、黄花梨硬木家具,被深深吸引住了。以后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开始出现他的身影,查资料,觅图案,看实物,览著述,他还多次到香港的硬木家具厂实地考察。

  1990年至1996年 柯惕思任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长,这使他有机会参与策划了一些重大的中国古典硬木家具收藏活动。1990—1994年期间,柯惕思担任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协会期刊”编辑。那是一本每年出4期的专业学术刊物,上面有大量中国古典家具研究的文章是柯惕思撰写或编辑的。

  1997年,柯惕思迁到中国台北,继续从事家具研究和相关著述,策划了台湾首次明清古典家具收藏展,在岛内外掀起了古典家具爱好者的交流热潮。

  如今,柯惕思旅居上海,独立从事中国古董家具领域的研究和顾问工作,他在上海开了一家中国古典家具店—“善居”。

  “善居”主要以学术交流和文化艺术熏陶为主,商务服务为辅。善居的名字源起于一块来自徽州的立身处世匾——“善居”。它源自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即第一至极的善像水一样,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

  身为一个外国研究者,如何了解中国古代家具?除了学习中文,尽可能多阅读英文版的中国典籍,柯惕思收藏了大量的古代版画,从反映古代日常生活的画面中观察和梳理家具形制的细微变化以及时代的变迁。

  在柯惕思眼中,藏品和收藏就像人一样:“家具也是有个性,有时像个小姑娘,有时像个粗狂的男人,家具和人是一样的,出生的时候,是质朴的,然后慢慢长大,在生活中吸收了负面影响,本质变了。我喜欢那些淳朴、有本质的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