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文化艺术>收藏

白公“好龙”

2012-02-16 10:03:15 来源: 作者:文/吴 惟

白大成既是鬃人艺术家,又是民间艺术收藏家。他的12生肖收藏系列有千余件之多,曾在东岳庙民俗博物馆先后展出过猴、鸡、狗、猪、鼠属相系列,又在西安与世界名犬展一起展出狗生肖藏品,受到广大观众的称赞和有关专家的关注。2003年北京玩具协会授予他“北京民间玩具工艺大师”称号,2004年由北京西城区委挂牌“家庭艺术馆”。

 
白大成

在白大成的藏品中,与“龙”有关的多达百余件,其中有陶龙头,也有青瓷生肖龙、景德镇的青瓷龙瓶,还有彩泥塑、铜器工艺品等等,以不同的材质,展示了中国传统的龙文化。龙纹是瓷器常见装饰纹样之一。战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在器物上。而作为一种纹饰或图案在瓷器上出现大抵是在五代时期。唐宋以来,龙纹在瓷器的装饰上朝艺术化方向发展。到了元代,龙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明清时期瓷器上的龙纹则达到了全盛期,同时也是中国瓷器装饰发展史上龙的最后一个时期。

 
白大成收藏的与龙有关的藏品 图/吴惟

龙纹最早出现在瓷器上时,造型简单,没有太多的禁忌。元代对龙纹的烧造已有规定,而到了明代,统治者对龙纹实行垄断,凡饰有龙纹的瓷器大多为官窑器物。制作之精细,技艺之高超绝非民窑器物的纹饰可比。

明代的龙纹多种多样,大体上有云龙、海水龙、穿云龙、火珠龙、团龙、螭龙等。另有龙凤呈祥(一龙一凤相向为戏,象征阴阳调和),鱼龙变幻(龙与鱼组合出现,具有平步青云的含义)等。明代的龙纹具有形态端庄,威严雄伟的特点。但缺乏元代龙纹清新飘逸的神韵。其躯体较元龙粗壮,角、发、须、眉、鳍、鬣、肘毛一应俱全,发部多为向后飞扬;龙口或张或闭,灵活自如;龙鼻多为如意状,具有很强的吉祥含义。

清代是中国封建体制最严苛的朝代,对龙纹的使用相当严格,五爪龙纹严禁民间使用,三爪和四爪龙纹虽然可以使用,但主要以供器为主。一般来讲,清初顺治时期的龙纹尚有明代遗风,苍劲夸张,躯体粗壮,上颚长而且上扬,如意鼻,张口伸舌,龙爪的拇趾和其他三趾距离拉开,相对如人手。康熙时龙纹则上颚短于下颚,舌伸出下垂而舌尖上卷,龙须细长而圆曲,鬃发分束向后。官、民窑具有鲜明的界限。乾隆时的龙纹尾稍卷起并较秃,尾鳍呈放射刺状张开,鳞与腹甲整齐匀密,并影响后代。晚清时的龙纹呆滞,线条纤细简化而无力,龙颚下垂,无威严之感。在龙纹的绘制中,官、民窑的差别也较大。一般来讲,官窑的龙纹绘制工整仔细,无论大小单双,均鳞片清晰,神态威猛,且全身毕现,有时失之刻板。而民窑龙纹不是头大身粗,夸张变形,就是云遮雾障,极少表现全身,绘制粗率潦草,由于不受拘束,亦有神采飞扬的精品。

白大成的另一部分藏品是民间工艺品收藏,他时常与朋友谈起自己收藏这些宝贝的经历,他说,收藏这事儿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一是这时候逐渐开始有了自由买卖的旧货品市场,比较早的是福长街、长椿街、阜成门、后海等,当时称为“跳蚤”市场,也就是现在收藏品市场的萌芽。由于当时自己的鬃人卖了点钱,虽不太多,但淘点民间的小东西还淘得起。因为自己喜欢戏曲和民间工艺品,就收了些绘有戏曲画儿的青花瓷瓶和各种材质的民间玩具、摆设什么的。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系列,仅12生肖一项就可以办一个小博物馆。

谈到收藏的感触,白大成认为搞收藏首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他是为了“找乐”才到旧货市场“淘宝”的,遇到了童年喜欢的玩意儿,尽管挺“土”,也把它买下来。然而,就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民间手工艺品,如今也很难淘到了。让他欣慰的是,因着他的用心,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艺术品有了归宿,自觉不自觉地做了一件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事,这比淘到多少桶金都重要。此外,搞收藏得有眼力,也就是识别真伪、优劣的鉴赏能力:一是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比如识别瓷器,行话叫“窑口”,它是官窑还是民窑,产地、年代、有何特征、印记等,都要弄明白。如今,市场鱼目混珠,弄不好便会打眼,上当受骗。另一点是要有一定的审美观。民间的玩意儿,往往不被一些人看好,认为它“土气”,不具升值潜能。然而,恰恰在这些“土产品”中蕴藏着原生态的质朴、大自然的灵性,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珍藏这样的艺术品,一定会给你带来情感的寄托,美好的享受。系列收藏是一种品牌,随着量的不断增加,便会形成“气候”,也能产生它应有的价值。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