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展:笔墨的忍耐与宽容
从农村起步,科班美术院校出身,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徐展以造型生动传神、笔墨疏野苍凉、画面松活自然而闻名画坛,成为青年画家中的中流砥柱,为当代写意人物画带来一股力量。
徐展
农村小子的绘画梦
1971年,徐展出生在安徽萧县。萧县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之称,擅长丹青者4万余人,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学龄儿童,人人能写擅画。浓厚的文化氛围酝酿着他儿时的艺术之梦和他对国画艺术的向往。在当时,学美术在农村被认为是“旁门左道”,可徐展开明的父母,却为他找了一名启蒙老师,这位老师曾受教于国画大师李可染。“画画不要涂涂改改”,尽管年幼的徐展不知所以然,但启蒙老师的这句话他却记在了心里,一直影响徐展到今天。
高中时期,徐展到县城读书,认识了第二个老师,他第一次知道学画还可以考大学。1990年,19岁的徐展克服重重困难,考上了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这在当时的小村子里引起了轰动。或许是天生手感好,刚在天津美院入学,徐展的人物速写与素描就受到陈冬至、何家英等美院人物画教师的一致称赞,他的这些作品也一度在同学中传阅,成为考生的范本。
“艺术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好,什么是差?”刚进入艺术学院的徐展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可自己却迷茫了,别人都说自己画得好,可到底什么是好?徐展开始了求索之路,那时的徐展沉默寡言,在天津美院,何家英、陈忠志等恩师让他在那里找到了自我,徐展摸索、探求,找到自己内心中问题的答案。
现在的徐展酒后善谈,却也从来没有忘记初心。看过他的画,就知道他的坚持从未动摇过。在日益喧嚣的艺术环境下,他没有和自己年少时就拥有的笔墨方式告别,并将这种方式锤炼到了一种很精致的程度。这是一种个人化的精致,足够引起同道者的赞叹。徐展说,“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就是想着怎么把画能够画好,始终如一。”
似乎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一位艺术家真正的心路历程。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题材?为什么还要不断寻找新的角度?徐展的回答如此简单:“我总想把画画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我的生活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安排的,只管做,不用说!”
郎木寺的节日
故事在画中
20世纪至今中国画最突出的进步体现在人物画,其造型之准确和表现力之强烈皆远远为传统人物画所不及。这无疑是以西画因素的介入为前提,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笔墨的减弱和中国画所特有的神韵意趣的远离。而徐展是可以将二者结合得相当出色的画家,即便全国来看也不可多得。与此同时,颇具匠心的空间分割不仅赋予其画鲜明的节奏感,也带来了明确的现代气息。
仔细看徐展的笔墨会发现,每一幅画作里都像有故事,传神而经典。不论是眼神清澈的稚嫩少年,还是美丽质朴的藏族少女,甚至是历尽沧桑的耄耋老人……作为一个注重写生与写实的国画家,天津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徐展的作品向观众展示了天津美院一直以来所注重的传统笔墨基础与写实功底。在中国画学术界中,速写与素描怎样与传统笔墨深入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对水墨人物画而言,这仿佛又是重中之重。成功的路或许有千万条,执着是其中最艰难之道。但徐展选择的恰恰就是这一条。
拥有个性化的造型能力、深厚的笔墨基础,讲述自己想象中的精彩,展现自己的深厚底蕴,是每一位画家梦之所求,徐展却可以信手拈来,这源于他在年轻时就已拥有的过人功底。在一个充斥着各种奇异观念的现场讲述技术,在大多数的围观者看来似乎是不合时宜的,但是将这种技术上升到革命的高度,却也关乎顶级高手的过招。在这个层面上,徐展是从容、智慧、前进的。
现在,徐展仍然进行着他的写实主义叙述,走进历史、走进过去,去尽量地还原真实,勾勒现实主义的风、雨、树、草,去趋近那些被生活缠绕的,或悲苦,或欣喜的碌碌人群。徐展用他的作品告诉你,他面对的永远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个庞大的战场,具有史诗般的力量。
在徐展看来,中国水墨的魅力不但在于用线条勾陈历史,还在于现场写生,这种写生是有生命感的,也是对绘画的一种最本质的解读。许多年来,徐展一直没有放弃过写生,始终以写生为自己作画灵感的来源。十几年前,大家都在画写生时,徐展在画写生,现在,大家都在搞“意象”时,徐展仍然在画写生。这不单是一个训练艺术家眼睛与手的过程,这是一个将绘画恢复到最本真最质朴的精神过程,并将这种方式锤炼到了一种很精致的程度。
徐展创作的西藏题材国画作品
功夫在画外
1994年,徐展毕业后留校任教于国画系,这么多年来,教师职务一直是他十分看重的。“我不想要任何社会职务,只是想把国画教好之外,自己能有些时间来潜心作画。”简单生活是徐展一直以来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他一以贯之的生活状态。
徐展虽是工笔画大师何家英的学生,但却不画工笔人物,专事写意人物。刚毕业不久,24岁的徐展就在全国美展崭露头角,其作品《为西藏祝福》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在其后的20余年里,徐展又不断以新作示人—2001年,《晨练》又获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新秀作品展黄宾虹金华奖;2002年,《联络无极限》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金奖;2009年,《进城》获第十一届天津市美展银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2008年5月,徐展入选天津《水墨新力量—当代青年实力派画家提名展》被评为最有实力的青年画家。
多年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徐展始终坚持创作,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在大展上看见他的新作。徐展作品造型生动传神,笔墨苍凉,画面轻松自然。颇具匠心的空间分割不仅赋予其画鲜明的节奏感,也带来了明确的现代气息。徐展的写意人物作品,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笔墨的韵致,画面刻画细致入微,耐人寻味,让人在画中读到他的境界和深度。
徐展认为,在绘画中,只有形、色、肌理三部分都达到应有的水准,才算是一幅好画。形状讲究有大有小,有方有圆,还有形与形之间的距离、位置、方向、角度,利用这些来制造变化统一,形成节奏韵律,形成视觉美学。点、线、面,都是形的学问,大到构图,小到用笔,提、按、顿、挫的变化都是不同的。色彩则有色相、明度、纯度等,同样利用其形成节奏韵律及变化统一。肌理则有厚薄、干湿、材质等,三者合一,方称为“好画”。
而除形、色、肌理三部分之外,徐展认为最重要的是画中所表达出的价值,是人的智慧、情怀、品格,即个人风格。“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别开生面。”徐展认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说法,但同时他认为艺术家也分高低,智慧、情怀、品格则是衡量标准。历代大师就是标杆,将其当成目标,不断以读书、游历、自我反省来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对象和画面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层面,才是一个“好”画家的立身之本。
就像一位用汉语写作的人,很难用英文来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感一样。一位艺术家通常掌握住一种造型语言后,就很难再去寻找另外的语感了。在绘画上坚持写实主义的人,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专业院校里掌握到写实的技巧以后,没有探索到自己独特的造型方式,在作品中只写实不“变形”,面对西方现代艺术,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种就是在造型能力上游刃有余,自己有“变形”的能力,却抛开了所有流行一时的艺术潮流,仍然在延续着笔墨传统,推进着属于自己的写实主义路线。
这是一种对时下艺术潮流的超越,也是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宽容。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很大众的艺术趣味,因为写实的作品不需要太多的旁白,这也可以讲是一种很小众的艺术趣味,因为对于一位画家来讲,这种做法类似苦役,缺乏“轰动艺坛”的戏剧效果。很显然,徐展是属于这种艺术家。他真正具备着远瞩视野下的宽容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