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来自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的两位塔拉布音乐(Taarab Music of Swahili in Tanzania )民间艺术家Husna Hassan Ali(胡斯那·哈桑·阿里)、Jafar Mohammed Ali(贾法尔·穆罕默德·阿里),分别在“2024年中非旅游与文化交流对话会”和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现场演出。这是一次中华音乐文化与非洲音乐文化的精彩对话,也是一次中华古典器乐的悠扬与非洲塔拉布音乐的律动相互交流的艺术融合,更是中非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建多元包容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当前中非艺术交流活跃,合作不断深化,层次不断提高。为落实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的实施中非 “文化丝路” 计划、在非洲增设中国文化中心、中非双边政府间文化协定执行计划等,双方应进一步完善中非艺术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强化机制保障,以促进中非现代艺术交流繁荣创新,推动中非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艺术滋养和文化动能。
一、构建中非艺术交流合作网络
强化国家层面示范,挖掘中非文明内核。充分发挥中非领导人会晤、高级别人文交流等多双边交流机制作用,凝聚政府共识,为中非人文交流指明方向。打造交流平台,发挥“中非人文交流年”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增设中非间“姐妹城市”,带动文化交流由点及面。积极鼓励和支持中非艺术家之间的互访和创作交流。继续加强艺术教育合作,通过互派留学生、举办艺术教育研讨会和增加创设如“鲁班工坊”等工作坊形式,实现艺术交流工作坊的非洲区域全覆盖,促进艺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交流。
推进民间层面互动,促进中非民心相通。中非间互动始于相互的认知与理解,要深入研究对方的文化底蕴与民俗习惯,加强中非民众之间的情感融合。民间组织搭台,艺术交流唱戏,举办“中非民间论坛”“中非青年艺术家交流互访”等活动,促进中非民间艺术交流。激发青年、妇女、学术界、商界等民间力量在艺术互动中的积极性,鼓励非政府组织和私人基金会积极参与艺术交流活动,发挥商会在中非艺术品贸易、艺术交流演艺市场、艺术藏品巡展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对非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助力实现文化共兴。
加强国际层面对话,共促国际文化繁荣。国际艺术交流是文明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文明互动的语境下,有效利用国际组织平台的优势,构建国际艺术合作与交流的网络。例如,在联合国框架下,举办中国艺术联合国交流活动,增设面向非洲的专项艺术机构或协会,如“中非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以及“国际艺术协会非洲分会”等,建立多种交流机制,强化价值认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交互并达成合作。
拓展线上平台搭建,开拓网络合作空间。新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逐渐成为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沟通桥梁,中非艺术网络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中非青年艺术家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当前,应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体,聚焦中国、非洲文化领域最新动态,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比如通过网站和社交媒体渠道发布艺术作品、活动信息,运营在线广播电台,发行电子报刊,开展线上艺术展览、节目展演、艺术论坛、艺术家访谈及艺术教育课程等,积极推广提供技术和文化支持的活动,进一步扩大文化艺术交流覆盖面,推动文化领域繁荣发展。
二、丰富中非艺术交流合作内容
着力推进艺术作品展演。建立中非艺术作品互展机制,依托高校、博物馆、文化机构等,建立独具非洲特色的博物馆,在中非友好省市定期举办非洲文化艺术展,支持更多中非艺术作品互展,如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博物馆”、宁波博物馆“非洲文物雕刻艺术展”、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又见非洲”中国艺术家非洲采风展暨“你好!丝绸之路”绘画展等。搭建中非艺术交流合作网站,确立中非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的理念、目标群体以及关键功能定位,打造符合国际审美标准、操作简便的用户界面,以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用户的使用需求,筹办一系列具有全球视角的虚拟艺术展会、艺术家对话项目,推动中非艺术交流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推动中非文化艺术之间的互动与整合。办好“中非人文交流年”此类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交流庆典活动,展现中非文化的多样性,共同提升艺术水平。
深入实施艺术合创项目。支持艺术家互访学习,鼓励中非青年、妇女艺术家艺术项目的合作与交流,邀请双方艺术家参与驻地创作与学术研讨,培养新一代中非青年、妇女艺术家,为中非艺术交流注入新的活力。合作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增设中非艺术交流学习基金,通过基金项目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非洲文化“引进来”,通过交流合作,共创具有跨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开展中非文化研究项目,深入挖掘中非艺术传统,促进学术交流,如“以路为媒—从‘坦赞铁路’到‘亚吉铁路’艺术作品交流展”这种艺术交流模式,以摄影、摄像、纪实性实物等艺术形式,从中国视野上关注非洲的整体和多样性,揭示中非艺术的内在联系和独特价值。
不断赓续艺术教育合作。搭建中非艺术教育合作平台,发挥现有平台优势,借助文化艺术论坛、青年艺术家创新创业赛事等,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推动中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中非艺术教育合作形式,面向非洲国家举办艺术教育研修班,建立艺术交流“客座教授”形式,支持鼓励非洲艺术家到中国高校参访,通过合作办学、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中非艺术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欣赏。凝聚中非艺术教育合作主体力量。积极发挥青年群体、女性力量、高等教育机构及私营企业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作用,倡导非政府组织和私人基金会投身艺术教育交流活动,共同推动中非艺术的繁荣发展。
开发探索文化产业市场。打通艺术品流通渠道,举办艺术品交易会、开设在线艺术平台等,促进中非艺术品的流通与交易,促进中非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共创中非文创产品,组织举办中非艺术创意工作坊,吸纳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者,激励艺术家跨界合作,共同创作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助推中非艺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三、强化中非艺术交流合作保障
构建人才队伍。要重视在艺术教育领域辛勤耕耘、致力于对外艺术交流研究的科研人员及智库人才,以及在展会策划和演艺领域具有卓越才能的专业人士,为其申请专项资金补贴,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挖掘精通双语、能够有效促进跨文化交流,并在商贸领域中推动艺术产品流通的商业人才。造就能够深刻洞察艺术作品、提供专业评论的评论家队伍,通过评论工作,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非洲文化的深层价值,深化中非在艺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强化支撑保障。艺术双向的流动不仅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也丰富了中非艺术生态,为艺术项目注入了活力。国家艺术基金为艺术人才提供“走出去”接触世界的机会,促进国际艺术资源“引进来”,有效推进本土艺术家与非洲艺术家进行更广泛的交流。未来,应聚焦中非青年学者交流和中非文明交流,资助更多中非文明交流与互鉴相关课题,促进中非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加大政策支持。以2026“中非人文交流年”为契机,深化高层对话与合作,确定合作重点和方向,为中非艺术交流提供政策指引和战略规划。在具体政策制定方面,中非双方应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文化交流、艺术展览传承、艺术品贸易、艺术奖项互认、艺术荣誉互赠等方面达成共识,通过签订各种备忘录和双边文化协定等,为双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政策保障。加强媒体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定期开展联合采访、合作制作艺术类节目,推广传播不同文化之美。
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中非艺术交流相关评奖机制,表彰在艺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对中非艺术友好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激励中非更多艺术家投身于中非艺术交流事业,促进双方在艺术领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推进艺术界与商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为艺术作品的市场推广和商业价值实现提供开拓渠道,为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共同推动中非艺术的繁荣发展,助力中非共建现代化,为全球南方现代化注入艺术动能。
作者简介:
王珩,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章典,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