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发布《中国对非主权融资有效性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0年至2020年间,中国对非主权融资承诺金额累计约1600亿美元,且以官方债权人为主,占比约56%,主要流向非洲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资金体量占90%左右。
报告显示,区别于商业债权人关注对非融资利益最大化的特点,中国对非融资体现出以发展为导向的特点,以基建部门为主,广泛分布在各领域,包括社会福利类和生产类部门,如卫生、教育、培训、健康、农业、粮食等。对基建领域的投资更体现出了对社会福利部门的有效互补作用。
结果显示,中国贷款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出口创汇、外国投资以及入学率多个维度上对非洲具有正面影响。中国贷款每增加1%至少贡献0.176%的非洲经济增长,带动基础设施改善0.027%,带动出口创汇增加0.244%,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加0.293%,提升非洲入学率0.118%,拉动工业就业增加0.143%。
发布会现场,非洲多国驻华大使表示,中国对非洲国家金融援助意义巨大。赞比亚驻华大使齐乌卢(Ivan Zyuulu)表示,“谈发展离不开基础建设,从传统农业向制造业转型,电力、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批新兴经济体逐步转型为债权国。面对中国在非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
在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认为,西方对中非合作的批评是不公平的。当下有些西方媒体指控中国叫停对非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不能否认中非融资合作正面临一些困难或挑战,因为债务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但中国并未停止向非洲基建项目提供融资,我们只是正在转向‘小而美’的项目。”他说。
吴鹏表示对中非未来合作非常有信心,“如果一个国家的还款能力良好,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没问题,我们仍然愿意为这类项目提供融资。”
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在2013年至2020年对非主权融资承诺金额累计约1060亿美元。
报告对中非未来融资合作提出几点建议。其指出,对非洲国家,建议加强“以我为主”的原则,提升对国际资金的政策引导,并加强评估。其次,非洲国家未来应加强项目长期发展能力,形成国家层面机制保障;此外,应关注债务用途结构,优化资金的使用规划。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程章斌也指出,对于非洲国家而言,贷款和基础设施对于其目前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应该做好规划,关注项目运营及可持续性。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