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尽管非洲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并不算多,占世界确诊病例总数的比例也比较低,但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给非洲经济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影响的程度也很可能还会有所加剧。因此非洲国家需要尽快采取各种确实有效的办法,以减缓新冠肺炎疫情对其经济的冲击。办法之一就是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通过加强中非合作来缓解疫情给非洲经济所带来的压力。
4月6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的科托卡国际机场举行的物资交接仪式上,中国驻加纳大使馆相关人员与接受援助的国家的代表合影。(新华社记者 许正摄)
一、疫情给非洲经济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上210多个国家都带来了全面冲击,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对非洲各国的冲击也不例外。
从经济方面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给非洲国家带来了四个方面十分显著的不利影响:
一是对出口带来了致命打击。由于疫情的全球大爆发导致全球需求大幅地急剧减少,世界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都将大幅下降。据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初做出的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全球商品贸易在2020年同比下降13%到32%,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商品贸易都会出现两位数的下降。目前看来,实际情况很可能比世界贸易组织4月初的预测更为严重。
非洲国家制造业发展都处于相对落地的状况,因此其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资源性产品如原油、矿产品、初级农副产品等驱动,对全球贸易的依赖度很高。疫情的全球大爆发给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因此各国对非洲国家的这些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大大下降。此外,随着供应链断裂,短期还很难恢复,造成了这些大宗商品价格急速下跌。因此非洲国家由资源性产品出口所驱动的经济增长走到了最困难的时期。而全球疫情发展的形势还不确定,因此这一困难时期延续多长时间,目前仍不清楚。
二是外资流入大幅减少。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被迫完全停滞或部分停滞,外资流动也不得不暂停。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对外投资将大幅下降,外资对非洲的流入也会大幅减少。
三是经济增长将大幅下滑。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非洲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从2010年到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GDP的平均增长速度都在4%以上,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3%左右)。尽管2015-2018年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也基本上保持了2.5%左右的水平(2016年除外),稍低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去年出现大幅回升,增长了3.4%,世界的平均增长水平只有2.3%(拉丁美洲仅仅只有0.1%)。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下,今年非洲的整体经济增长本预计增至4%左右,但由于受疫情影响,最终恐下降至负增长。
四是由于以上因素的不利变化,非洲国家将比较普遍地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债务增加的情况,还会相伴地出现汇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率上升等问题。最终,贫困状况将进一步恶化,贫困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难以下降,反而很可能将继续上升。
二、深化中非合作 减轻疫情对非洲经济的不利冲击
在这样十分严峻的形势下,非洲各国一方面必须集中力量抗击疫情,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促进经济发展。鉴于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目前已经基本上稳住了产业链、供应链,因此可以考虑在中非合作机制下,通过深化中非合作来尽快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增长,以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经济的不利影响。
根据2018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七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中非合作的主要内容,中国将同非洲共同实施“八大行动”,即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在目前非洲经济发展需要新动能驱动时,中非之间可以考虑加大这“八大行动”的实施力度,争取从一定程度上避免非洲经济剧烈下滑。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中国今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其中包括了“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样的措施对目前非洲国家的情况也是基本适用的
非洲国家目前应在“八大行动”框架下,加大以下几个方面与中国的合作力度。
首先,深化中非农业合作,加快实现非洲的粮食安全。尽管非洲具有十分丰富的农地、农业劳动力、日照等优势资源,但目前却有超过 70%的国家粮食安全无法保障,缺粮已成为非洲国家的普遍现象,因此大约有20%的非洲人口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疫情的打击将使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因此大力推进更加深度的中非农业合作目前就变得意义更加重大、更加紧迫了,非洲国家需要尽快实现粮食安全。
其次,促进中国在非洲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过前20年的努力,中国在非洲已经建设了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在目前疫情形势下,中非合作的重点并不在于建设新的经贸合作区,而是要通过中非政府的合力支持,促使合作区的企业能够尽快复工复产,保持其正常经营,及时增加产能,满足市场需要,为保基本民生和保居民就业做贡献。一方面这有利于促进合作区企业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促进相关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发展。
第三,共同维护中非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目前困难情况下,中国在“八大行动”框架下,应尽快增加从非洲进口商品特别是非资源类产品数量;同时中非要做出共同努力,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认证、检验检疫、通关等)进程,降低中非之间开展贸易合作的成本;加快支持非洲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帮助非洲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非洲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此外,中非应结合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规划,继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包括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电力、电信等方面。
三、加快、加大中非联合抗击疫情合作力度是重中之重
很显然,要想从根本上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经济的不利影响,最紧急和最重要的就是中非联合抗疫。
中国在支援非洲抗疫方面,已经多方面地做了一些工作。
首先,中国企业在非洲紧急地援建了一批专业医院。例如,由中资民营企业出资援建的津巴布韦新冠肺炎定点诊疗医院威尔金斯医院升级改造项目,经过17天的紧张施工后交付使用,成为新冠肺炎的定点隔离和诊疗医院。中国建筑埃塞俄比亚有限公司无偿地对埃塞俄比亚爱菲医院的隔离病房进行了改造建设,只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改造建设任务。
其次,中国在尽快帮助非洲国家提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例如,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协助该国卫生部完成了新冠病毒PCR检测试剂的设备调试,使该国具有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中国还通过各种方式(举办视频会议、电话讨论、发布相关资料等)与非洲各国分享中国在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经验。也帮助一些国家培训了一些专业抗疫医护人员。
此外,中国直接向有些非洲国家派出医疗队,帮助这些国家抗击疫情。到5月18日,中国已经向非洲国家派出了7支医疗队,前往指导并帮助救治患者。
中国还通过各种渠道(政府、在非企业、公益基金会等)给非洲54个国家都捐赠了相当数量的医疗用品,包括口罩、防护服、手套、呼吸机、体温枪、检测试剂盒、消毒液等。
另外,中国在非洲援建的“中非友好医院”以及长期在这些医院中工作的中国医生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抗疫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中企应该可以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积极参与到应急产能建设之中,及时为相关国家及其人民提供急需的抗疫产品包括医疗物质、被中国治疗所证明有效的药品等。
2018年中非达成的“八大行动”计划中关于健康卫生行动的内容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做一些调整,尽可能地向联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倾斜,集中精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因此,在今后非洲疾控中心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在中非疾控合作项目的开展方面,和在对非洲医生的培训、中国援非医疗队的派出方面,以及对“中非友好医院”的升级改造、在专业科室建设、公共卫生交流与信息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重点来展开,以支持和帮助非洲尽快取得这场战斗的最后胜利。(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经济学教授)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