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与世界

维护多边主义 展现大国担当

2025-10-09 12:10:00 【关闭】 【打印】
  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来,联合国作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历经冷战对峙、地区冲突、经济危机等多层次、多维度考验下,仍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全球发展、促进和保护人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事业,积极投身国际合作,在践行全球治理观层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

  坚定践行多边主义 支持联合国核心作用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时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涌动,部分国家在国际范围内频繁“退群”“毁约”;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不断以“基于规则的秩序”为借口,粉饰包装各种伪多边主义,严重冲击着全球治理体系。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始终坚信,唯有坚守真正的多边主义,各国携手共进,才能破解国际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是践行多边主义的关键所在。为此,中国积极投身联合国各项事务,坚定做联合国事业的支持者与建设者。

  中国不仅是联合国权威的坚定捍卫者,也是国际法治的忠实守护者。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强调,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需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削弱联合国权威的行为。在阿富汗和平进程、叙利亚内战、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等重大议题上,中国始终呼吁各方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维护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同时,中国始终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应共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目前,中国已加入400多项多边条约,切实履行国际义务,是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2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听取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阿米尔·赛义德·伊拉瓦尼大使在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威胁的会议上发言

  
2025年9月17日,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为业内展示提供了高新技术应用成果的公共产品和创新平台

  在维护国际安全层面,中国也积极践行大国的责任担当。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以及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中国多年来累计向数十项维和行动派出超过5万人次维和人员,为维护当地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着多重风险挑战,包括地区安全热点问题、局部冲突和动荡以及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此复杂局势下,安全议题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治理格局中愈发凸显。为应对当前安全挑战、破解人类安全困局,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主张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为世界各国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推动落实全球发展议程 助力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联合国的核心使命与根本目标,更是破解人类各种难题、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为世界持续供给公共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减贫事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始终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破解资金瓶颈,搭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融资体系。一方面,积极履行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持续通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等机制,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减贫、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中国与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丝路基金,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提供了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与传统的西方援助贷款不同,在对外援助中,中国更倾向于“合作”而非简单的“援助”,重点突出受援国的比较优势,目的是发掘其自主发展潜力,同时聚焦于能产生切实社会经济效益的领域,这极大地增强了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造血”能力,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了宝贵的源头活水。

  此外,中国还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建设性态度积极参与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中国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G20)“缓债倡议”。在倡议落实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有序推进缓债行动,与申请缓债的国家进行充分磋商,有效确保相关国家真正受益。此外,中方充分尊重申请缓债国家的自主决定和法律程序,以避免产生申请缓债国家信用评级受损等负面影响,从而真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债务可持续性,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宽松有利的财政环境。

  同时,中国还致力于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全球公共产品。从“一带一路”到“四大全球”倡议,从制度性公共产品到物质性公共产品,中国以行动破解了国际社会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切实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发展能力,推动其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此外,中国还通过南南合作框架,为上百个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分享在扶贫、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经验,助力其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凝聚全球南方共识 引领全球治理改革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全球治理体系步入重构的关键阶段。公平秩序的缺位,迫切需要全球南方国家更加紧密团结。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将始终秉持联合国宪章精神,保持战略定力与理性,坚定不移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与发言权,凝聚全球南方共识,推动构建更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

  中国在多边平台上积极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强调应充分尊重不同国家在治理体系中的合理诉求。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体系中,中国始终强调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审视和接纳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多元化利益表达与异质性诉求,特别是要求在实力上占据优势的大国,尊重其他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中的积极角色与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注重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公共产品,推动国家间的合作,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增长与发展赋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通过不断搭建“1+N”平台,与各国协商制定合作规划,聚焦减贫、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共同挑战。这种以实际行动促进共同发展的模式,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信任与认同,持续巩固了全球南方的团结协作。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人类的整体与长远利益,寻找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与联合国宪章精神高度契合。该理念自提出以来被多次写入联合国不同层面决议,既是对联合国和平发展初心的回归,也是对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发展愿望的呼应。它提出了解决当前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应有担当。中国将始终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南方伙伴及国际社会一道,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

  80年后的今天,联合国依然承载着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期待。尽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在演进,全球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但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合作仍是世界各国破解困局、共迎未来的不二选择。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命运紧密相连。未来,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与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前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更加和平、公正、繁荣的美好未来。 

 

宋 微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周怡然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