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为世界带来新的启迪,提供新的机遇。
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上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凝聚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智慧,既包含了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共同要素,也包含了中国自身的特点。
2023年3月8日,山西省运城市,在芮城县东垆乡黄河岸边的远鹏家庭智慧农场里,农民利用现代化的桁架淋灌机对冬小麦进行春浇
从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传承中确立了民本思想,到毛泽东时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时期的“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再到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提出;
从《管子·治国》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思想以及《论语》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民生思想,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提出;
从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提出;
从传统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大同思想与“和合文化”,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提出……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和价值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结果,是遵循深刻历史逻辑的必然结论。
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中共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深刻指出:“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
回顾世界历史,每一次的重大时代变革,必然会促发新的文明秩序。放眼今天的世界,面对全球性高风险状态带来的挑战,面对种族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日渐蔓延,中国在开辟现代化道路中所形成的文明实践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它尊重各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尊重各国对于发展道路和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同时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让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实现文明的超越与更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开辟了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中国是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约束性强。要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走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不可持续,因此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年实践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在理念上,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道路和路径选择上,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在方法上,中国强调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实践表明,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十年来,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2022年底,金沙江下游,总装机规模列世界第二的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连珠成串”,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中国传统“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正在改变。中国西北部,成千上万块光伏板逐日追光;辽阔海面上,大风车耸立于碧海蓝天间化风为电……
2022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6.5%,重污染天数比率首次下降到1%以内,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展望未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的家园必定愈发美丽可爱。
—到2025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将下降10%,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将达到85%,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将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将得到有效管控,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4.1%,湿地保护率将达到55%;
—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保护规模最大、保护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惠及面最广的国家公园体系。
美丽中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和谐。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环顾全球,世界并不太平。地缘冲突、集团对抗、恐怖主义、生态破坏等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恃强凌弱、强权政治等霸权行径危害加重。具体到中国,来自外部的对中国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愈演愈烈,对中国的主权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世界的变乱交织,中国以多边主义为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期待,也为全球注入更多稳定性。
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向世界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倡议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表示赞赏支持。
2023年2月,中国外交部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文件阐释了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明确了重点合作方向和平台机制,展现了中方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对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
安全是世界各国的权利,不是某些国家独享的专利,更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全球安全倡议服务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维护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安宁,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推进。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经年有余,对全球负面溢出效应不断显现和加剧。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平息战火、实现和平。2023年2月底,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为解决危机提出全面、综合、可行的方案,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维护者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北京时间2023年3月10日晚间,世纪大和解在北京上演—中国、沙特、伊朗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沙特和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两个重要强国,他们的和解对于整个地区局势影响深远。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提到的“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在中东的开局和范例,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地区冲突这样一个新的轨道,意义非常重大。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立场,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既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传统大国崛起的翻版,更不是国强必霸的再版,而是造福中国、利好世界的正道。中国期待与各国一道,沿着全球安全倡议指明的方向,携手并肩,团结合作,共同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明天。
康 凯 《今日中国》特约评论员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