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与世界

强化青年交流,为中日友好事业持续注入青春活力

2023-01-10 11:39:00 【关闭】 【打印】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上,中日双方青年代表在本届论坛特设的青年对话环节中,就中日关系的改善与未来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对话的内容以及最终形成的建议引起两国社会广泛关注。

  青年作为两国年轻一代,承载着中日关系的未来。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青年交流相关的话题贯穿了始终。双方嘉宾一致认为,要支持、鼓励两国年轻一代踊跃投身中日友好事业,期待两国青年成为中日友好的维护者、中日交流的促进者、中日合作的推动者,让中日友好事业薪火相传。

  中日友好事业中的青年力量

  回顾战后中日关系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青年群体始终在推动中日友好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12月8日,北京,2019“中日青年友好使者沙龙”活动在北京举行。图为担任中日学生乒乓球混双友谊赛“裁判”的福原爱(右三)在赛后点评 

  20世纪60年代,中日实现复交之前,两国青年就已经突破日本反华势力封锁开始交往。1965年,450余名日本青年来华参与“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受中方邀请成功访华。1985年,500名中国青年组成“友好之船”代表团访问日本。他们中很多人现已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骨干力量,将“世代友好”的精神体现到各个领域。

  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日益转变,中日实力逐渐逆转,两国关系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但双方青年的友好交往从未停下脚步。2008年,两国领导人将当年定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全年共举办115项交流活动。2019年的“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期间,超过200个交流项目在两国各地展开,再次把两国青年交流推向高潮。

  疫情发生以来,中日两国人员往来骤减,面对面交流活动几乎“停摆”,两国民众的交流出现了诸多障碍。多项民调也显示,中日两国民众相互好感度呈现下滑态势。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得益于广泛的线上交流、新媒体的发展和两国青年间共同的文化需求等因素,中日青年对对方国家的好感仍然高于两国民众的整体水平。

  本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39.1%的中国青年受访者(中国公众全部受访者为35.2%)对日本持“好”或“较好”的印象;28.4%的中国青年受访者(中国公众全部受访者为23.3%)认为中日关系会“变好”或“相对变好”。2022年度“熊猫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6.89%的答卷人认为对于日本而言,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40.94%的受访者认为未来的中日关系“会变好”或“可能会变好”。同样,根据日本内阁府于2021年2月公布的舆论调查结果,18-29岁的青年人对中国的好感度明显领先于其他年龄段。两国青年对对方国家的认识及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均持相对积极的态度,为两国民众间的彼此认知注入了一股强劲暖流。

  正如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在本届论坛上所指出的,要始终看到期盼和支持中日关系改善发展的“沉默大多数”广泛存在,“特别是着眼未来加强年轻一代交流,为加强民间友好打造坚实的民意支撑”。

  作为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友好访华团的一员,日本原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对青年在推动中日关系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深有体会:“年轻人聚在一起能做很多事情,能够共享感动,深化友谊。应该让年轻人产生共情,这对中日两国的未来非常有利。”

  多维度激发青年友好力量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也承载着中日关系的未来。中日与会嘉宾共同呼吁,要为两国年轻一代创造更多交流机会,不断扩展中日青年交流的广度、方式和内容,将巩固友好根基的行动落到实处。

  文化交流能引起两国年轻人的共鸣。近年来,两国众多青年被对方国家的流行文化吸引,激发了彼此相互了解的积极愿望。中国青年对《灌篮高手》《海贼王》等日本作品耳熟能详,中国的《罗小黑战记》等动漫在日本同样广受欢迎。除了“二次元”之外,两国嘉宾认为,诗歌、汉服、电竞、综艺、美妆等领域潜力十足,蕴含着青年友好交往的“精神密码”。

  了解双方青年共同爱好的同时,也需要两国相关部门和机构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近年来,中日合作举办的“熊猫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悟空杯”漫画大赛等面向“Z世代”的活动成果丰硕。对此,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建议,应在数字化时代不断创新两国青年线上线下交流的新形态、新渠道,赓续传递中日世代友好的接力棒。

  虽然利用新媒体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面对面交流受阻的情况,但不少嘉宾强调要努力恢复面对面交往的重要性。针对日本媒体在对华报道上存在的偏颇,就需要更多青年实地探访中国,在同中国青年的交往交流中塑造客观良好的“中国观”。而增加留学及学习对方语言的机会,也屡次被双方嘉宾提及。日本众议院议员、立宪民主党副干事长太荣志就表示,日本需要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学习中文的机会,从教育制度上进行改革,培养更多知华派,进而促进两国友好交往。

  《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和平合作宣言》中明确表示,面对历史性困局,更需要保持并加强民间交流。在中日关系面临困境的时候,青年交流或许能够成为打开民间外交新局面的突破口。

  李一凡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记者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