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与世界

未来10年中国的走向

2013-05-14 10:08:42 【关闭】 【打印】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深情地呼唤和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这是中国人的真实感受。中国过去30多年的大发展,就是因为有了和平。

两会刚结束,习近平主席就开始了一系列外交活动。3月22日至30日,习近平主席先后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4月7日在第十二届博鳌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今年的人代会,选出了中国政府新的一届领导集体,世界十分关注。习近平主席最近的外事活动全球媒体做了广泛报道,纷纷对习主席的讲话和出访进行解读,想从中了解未来10年中国的走向。世界如此关注中国的走向,那是因为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走向不仅关系着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习近平同志就任国家主席后外事活动的内容是丰富的,向世界传达的信息是明确的。他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潮流;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的共同需要。

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也是发展的先决条件。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深情地呼唤和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这是中国人的真实感受。中国过去30多年的大发展,就是因为有了和平。这30多年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经历的最为和平的时期。所以,中国人极为珍视和平,一切有利于和平的事情我们都会积极地去做;一切不利于和平的事情,我们都坚决反对。

今天的世界虽然总体上处于和平状态,但是,各种对抗、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我们同周边邻国围绕领土主权问题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和麻烦。由于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急剧恶化,跌入了建交41年来的低谷。我们坚决主张通过对话与磋商和平解决与邻国的领土争端。

日本极右势力一度宣称:“日中两国必有一战”。这种说法不仅违背中日关系四个文件的基本精神,而且也违背两国人民的根本意愿,是荒唐的,也是有害的。

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指出:“亚洲稳定需要共同呵护、破解难题。”

在博鳌论坛上,各国人士的发言明确指出: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在美国、欧洲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亚洲经济的增长将有助于拉动世界经济走出目前的低谷。

稳定是亚洲经济增长的前提。保持亚洲的稳定,不仅符合亚洲人民的利益,而且也是今天世界所必须的。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又一大主题。世界面临着很多难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够逐步破解这些难题。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后,其外交活动涉及金砖国家、非洲和亚洲。这样一个行程的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世界尚未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和日本再度陷入了衰退。要走出全球经济的低谷,最需要的是经济增长。

金砖五国的GDP总量占全球的21%,去年的经济增长是引人瞩目的。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7.8%,印度5.1%,俄罗斯3.5%,南非2.4%,巴西1.5%。

非洲正在崛起,去年经济增长近5.5%,远高于去年全球2.3%的平均增长率。过去10年,非洲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人们普遍预测,今后10年会更好。非洲在崛起,中非合作是推动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将会加强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金砖国家和非洲的合作,显然有助于推动金砖国家和非洲的经济增长。这不仅是金砖国家和非洲所需要的,而且也是世界经济所需要的。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外交上的行动,是把中国的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考虑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4月7日在博鳌论坛上讲话指出:

“亚洲是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没有亚洲,我们难以想象今天的全球经济将向何处去。亚洲这个地区始终是过去5年当中,也就是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其中的50%是由中国来贡献,2/3全球增长是由亚洲来贡献的。这是一个共生的成功,既帮助了有关国家和亚洲地区,同时也帮助了全世界。”

合作是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天,全球有71亿人口,200多个国家,近2000个民族。大家有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国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分歧,这是十分自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必须看到,有两大因素正在推动人类联合起来。

一是世界各国经济上相互依存。正如习近平主席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发展趋势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会越来越深。

二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之严峻。大家想一想,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跨国犯罪,这样的挑战,任何国家,不论其如何强大,都无法单独应对这些挑战。人类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生存下去。人类要走向美好的未来,必须团结起来,加强合作。

人类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必须要发展。经济不发展,人民的生活改善无从谈起。如何才能实现发展?那就必须开展国际合作。

中国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领先了1000多年的国家,但是,在近代,我们大大落后了。我们是如何落后的?中国人为之思考、辩论了100多年。最后,小平同志做出了结论:“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过去30多年为什么发展得如此之快?那是因为对世界开放,开展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国际合作。不开放,不开展国际合作,中国的大发展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世界所有的国家。

共赢是时代主题发生变化产生的新事物。20世纪人类在很长的时间里,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里度过的。在战场上,是你死我活,不可能共赢;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也没有共赢。只有时代变化了,只有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共赢才成为可能。

国际合作是通往和平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国际合作绝不是权宜之计。如何使国际合作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那就要使国际合作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使参与合作各方的利益都得到照顾,大家都赢,而不是单赢,或少数参与方赢。

国际上有些人提出,要在国际合作中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句话是从其自身利益出发的,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一想,他的利益最大化,那就是别人的利益最小化。谁也不是傻子,人家愿意吗?这样的合作显然是不能持久的,别人上当一回,但不会永远上当下去。那些提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实际上是自作聪明,到头来,别人不跟他进行合作,他的利益最大化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受损害的只能是他自己。所以,国际合作中的共赢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这种共赢要使参与合作的各方心悦诚服的相信,自己确实赢了,而不是输了;共赢是公平的,而不是不公平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合作才能是持久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还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习主席上述这番话讲得十分深刻。中国过去30多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发展得很好。根本原因是,我们顺应了世界潮流。如何才能顺应世界潮流?首先是在认识上,要跟上世界的变化。世界变了,你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那是非常危险的。人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实际,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是存在的。“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在中国统治了几十年,我们党坚决否定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但是,这种理论的余毒依然存在。用“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来看待今天的世界,肯定要出问题的。

习主席最近的外事活动说明,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崛起的唯一可行的道路。中国坚持走这条路,也完全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跨国犯罪,这样的挑战,任何国家,不论其如何强大,都无法单独应对这些挑战。人类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生存下去。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