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与世界

国家形象与国民心态

2009-07-29 11:21:33 【关闭】 【打印】

在一场七十多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就是世界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强烈。

形象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你这个国家在世人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往往决定别人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一个国家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我以为三个因素对国家形象至关重要:一是国家,二是公司,三是公民。

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政策、行为和领导人的言论对塑造该国形象作用巨大。

中国人正在走出国门,形形色色的公司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公司的行为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直接的印象,因为你公司在外国活动,你是否遵守当地的法律,是否重视所在国家的利益,你公司经营的结果是共赢还是单赢,人家都会切身感受到。不管你这个公司来自中国何地,也不管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人家的印象你是中国公司,你这个公司的活动就会对当地人民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产生影响。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中国公民的言行,越来越为世界所了解。随着中国崛起,世界上学中文的人多起来,有人说大概3000万,这个数字不断在增长。中国公民在网上的言论也越来越为世界所了解,中国公民走出国门的表现会给所去的国家造成直接的印象。

当然,全世界直接到中国来的人虽然每年都有5000多万,但在全球67亿人中毕竟是少数,全世界多数人了解中国主要还是靠媒体。毋庸讳言,今天全球主流媒体还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他们对中国还有相当多的偏见,这当然会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然而,我们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全球主流媒体中对中国较为客观的报道慢慢多起来,中国的真实情况正在为世人所了解,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在全世界密切关注中国的时候,中国公民的心态也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今天的中国人也需要认真地思考一下,正在崛起中的中国人应当具备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有人说,中国今天正处在第二次“百家争鸣”时期,此言不谬。你只要看看我们的网上,我们的媒体,我们的书籍,有多种多样的观点。为什么我说中国人要注意自己的心态,因为心态决定你的言行,言行就会对中国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产生影响。

人们的心态与一个国家的文明、历史、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文明对中国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就中国老百姓而言,多数人的心态是谦虚、自信、理性和包容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随着中国的崛起,也出现一些民族主义较为强烈的倾向。他们说,中国外交太“软”,“我们已经世界上老三了,还要韬光养晦吗?还要装孙子吗?”中国人应当给外国人厉害看看,应当同西方“决裂”。还有一些人把这样过激的言论都冠之以爱国的美名,我是不敢苟同的。

爱国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爱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有助于扩大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不是相反。今天的中国核心利益是什么?是否可用四个字来概括,“繁荣”与“统一”。繁荣是统一的基础,中央对此是十分明确的,“咬住青山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离开了改革开放就谈不上发展,就更谈不上繁荣。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我们距离成功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崛起还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将会走过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中国威胁论”可能将会伴随中国崛起的全过程。

这样说是不是言过其实了?我想不是,我这样说的根据至少有三条:

一是西方世界不少人总是喜欢用苏联的模子来套中国。在我与外国人接触时,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问我:“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苏联强大起来就欺负别人,就侵略和扩张。中国也是共产党领导的,你们为什么就不会欺负别人,不会侵略和扩张?”我对他们这种言论据理进行了驳斥,但是西方世界不少人还是相信这种言论。

二是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用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模式来套中国。因为近几百年来,大国崛起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腥风血雨,中国国家的块头可能是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所无法比拟的。人类历史上没有13亿人崛起的先例。今天的中国不仅在崛起,而且崛起的势头很猛,世界上一些人的心里难免存在疑虑、担心和恐惧。

三是不管你愿意与否,中国的崛起过程总会打破现存的利益格局,必定会触及到不少国家的既得利益,难免引起人家的不快。当然,我们奉行的是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过去30年,中国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给世界带来许多的好处,这是世人所承认的,但正在打破现存的利益格局也是一个事实。

中国外交太“软”了吗?“软”和“硬”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发展中国的国家利益。冷战结束近20年的历史表明,中央所确定的外交方针是正确的,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论是发达国家也好,还是发展中国也好,他们与中国的关系都在发展。国际环境的改善极为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建设,我们再看一看冷战结束后其它大国的表现又如何?有的大国可真叫“硬”啊!你得听我的,不听我的,老子就揍你。这个大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些中国人说的“硬”,大概再硬也硬不过这个大国吧,但结果又如何?这个大国陷入了严峻的困境,不得不调整其强硬的单边主义政策。近几个月我参加的一些国际会议上,我听到了外国人对中国外交成就越来越多的赞扬。

我赞成中国的人民应当有一种谦虚、自信、理性和包容的心态。

谦虚,不是假谦虚。中国追赶世界的先进水平才30年,中国人均GDP还在全球100位之后。“满招损,谦受益”,这是至理名言。

自信是因为我们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30年的大发展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走下去,离开这条道路,中国就无法走向繁荣富强。

理性就是讲道理。一个讲道理的民族是不可怕的,相反,一些无缘无故就拍桌子的人大概称不上理性。人家会想,你现在人均GDP3000美元就这么横,到3万美元你会横到何种程度。

理性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当我们受到无端指责的时候,我们要摆事实、讲道理,驳斥人家的指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尽管世界是多样的,各国文化不同,价值观不一样,但很多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不久前我去欧洲出席一次国际会议,有人在会上当着我的面竟然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是一个问题。在随后的发言中,我也不客气地驳斥了他。我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是历史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请问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过去30年使近3亿人摆脱了贫困?我摆出这样的事实他是无法驳斥的。

包容首先就是要接受世界上的多样性。中国的崛起毕竟是会在世界上引起各种不同的议论,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世界对中国关注程度加深,还会有更多各种不同的议论。我们中国人大概应当冷静客观、有分析地对待各种议论。你讲的对,我就接受你的好意见,你讲的不对,我做一些解释。包容的态度可能会在世界上争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国家的形象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当你同外部世界接触时,你给对方造成的印象都会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每一个公民在这方面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