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外语教师教育》创刊学术研讨会暨顾问、学术委员会、编辑委员会聘任仪式在京成功举行

2025-07-18 16:03:00 【关闭】 【打印】
  2025年7月15日上午,由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主办、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外语教师教育》(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创刊学术研讨会暨顾问、学术委员会、编辑委员会聘任仪式,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五楼小礼堂成功举行。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振东教授,华语教学出版社副社长贾巍巍编审、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刘道义编审,以及来自全国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嘉宾致辞由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外语教师教育》主编黄永亮教授主持。刘振东副校长、贾巍巍副社长、刘润清教授、刘道义编审分别致辞。
  刘振东副校长首先感谢在场和线上的各位专家莅临“《外语教师教育》创刊学术研讨会”,感谢专家们多年来对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关心和指导,感谢中国外文局领导和华语教学出版社贾巍巍副社长提供的平台和帮助。他简要介绍了河北师范大学基本情况,指出《外语教师教育》契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在学校加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刊物创办恰逢其时,期待在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外语教师教育》成为彰显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的靓丽名片。
  贾巍巍副社长简要介绍了华语教学出版社的基本业务情况,指出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将秉持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文明观,多元文明取代西方文明主宰世界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外语从业者应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重任,外语教师应以更高的标准培养外语人才。《外语教师教育》的创办能够助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华语教学出版社会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为《外语教师教育》的出版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

  刘润清教授对《外语教师教育》辑刊的创办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刊物聚焦外语教师教育,极具特色;办刊理念宏观大气,兼容并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扎根外语教育教学实践。他希望河北师范大学能够持续大力支持《外语教师教育》的建设,希望各位专家能够为刊物的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华语教学出版社能够持续服务刊物的出版发行,期待《外语教师教育》办好、办强,早日成为大刊、名刊,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道义编审认为《外语教师教育》辑刊名称新颖,抓住了外语教育的根本,具有时代引领性。她简要回顾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语教育水平低下,面临诸多困境。经过多年努力,外语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进步,成果丰硕。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她坚信《外语教师教育》一定能够为培养外语教师的教育家精神、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作出重要贡献。

  河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张广兴教授宣读《外语教师教育》顾问、学术委员会、编辑委员会专家名单并主持聘任仪式。刘振东副校长和贾巍巍副社长为与会专家颁发聘书。《外语教师教育》顾问、学术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的聘任为刊物的创办、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聘任仪式结束后,《外语教师教育》编辑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详细介绍了《外语教师教育》辑刊的创刊设想。他指出,《外语教师教育》是经同行评议的专业性学术辑刊,致力于搭建一个连接理论与实践、沟通高校与中小学、融合研究与政策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外语教师教育》具有内容呈现立体化、学术共同体营造、鲜明的本土立场与国际视野、关注实践的“微创新”等特色。他也介绍了《外语教师教育》核心宗旨、期刊口号、主要读者群、期刊目标、栏目设置和征稿范围。

  《外语教师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就会议的核心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指出,当前外语教育教学的瓶颈在于外语教师理念转变难度大,具体表现在外语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欠缺。要突破这一瓶颈,须把握教育强国和教育家精神两个大局。高品质的外语教育教学须具备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培养外语教师的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将教育教学的痛点、难点转化为闯关点、创新点。提升教育教学品质要抓好教师、教材和教法,教师是关键。他希望《外语教师教育》的创办能够助力我国外语教育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推动外语学科落实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张绍杰教授指出,当前外语教育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等方面,外语教师缺少平台、缺少载体、缺少纽带。优秀的教师需要有“大爱”,爱教学、爱学生且要终身学习。《外语教师教育》的创办能够提供一个重要的引领性平台,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其引领性更加凸显。《外语教师教育》面向未来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外语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思想力。

  《外语教师教育》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指出,《外语教师教育》将核心读者群体设定为基础学段的外语教师、教研员和研究者,抓住了基础外语教育这个核心,并对辑刊宗旨和口号的表述提出了微调建议。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认为,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基础教育学段师资培养的“母机”, 《外语教师教育》聚焦基础教育外语教师,定位精准,建议编辑部成员深入中小学调研,加强对基础外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陈新忠老师指出,当前中学外语教师存在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期待《外语教师教育》搭建的平台能够助力实现二者的贯通,助力实现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创新和传承、本土和国际之间的平衡。河北师范大学白玫教授希望《外语教师教育》能够引领中小学外语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关注外语教师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标准,在教师教育的更多领域实现多元化的深度合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蒋京丽老师指出,应注重外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培养,让外语教师回归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应加强外语教师思辨能力的培养;应引领教师从关注教学转向关注学生。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特级教师刘莹老师通过分享自身教育教学经历及实际案例,直面外语教师教育的现实困境,指出要理论联系实践,从教育教学的细节入手培养外语教师的教育家精神。华中师范大学闫春梅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教师教育经历和经验,强调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和教师观念转变的重要性,认为外语教师教育质量提升任重道远。

  《外语教师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从“为何办刊”“为谁办刊”“如何办刊”三个维度进行了会议总结。他指出,相较其他学科,外语学科更需要新的学刊。师范大学创办《外语教师教育》有独特之处,定位准;区分教师教育、师范教育、外语教学,紧扣学刊特色,走错位发展之路;积极思考并回应社会对外语教育的质疑、人工智能时代对外语教师带来的挑战,教育教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聚焦外语教师群体,关注外语教师的发展特点,贴近一线教师,了解其需求,关注国际动向、学界动向、学术研究动向。加强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建设,注重编辑部编辑人员的培养;加强制度建设并严守制度;要跟学界发生广泛的联系;要设定学刊的长远目标。他特别强调《外语教师教育》要“外”字当头,要尤其注重教师教育中教育家精神的培养。

  本次会议凝聚了各方专家的智慧,不仅为《外语教师教育》辑刊的创办、建设与发展厘清了方向、规划了路径,也为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会专家一致期待,《外语教师教育》能够切实成为连接思想与行动的桥梁,有力推动中国外语教师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外语人才,助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