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跟随中国开放的脚步而来

2023-11-20 15:05:00 【关闭】 【打印】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10日圆满闭幕。据统计,本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美国政府更是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加进博会并设立美国食品和农业馆。11月9日,刚在上海参加完进博会的和睦家创始人 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李碧菁(Roberta Lipson)在北京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在进博会上,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医疗飞速的发展。进博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扩展了合作生态,以更好为健康中国服务。”李碧菁告诉记者,每年的进博会都是跨国技术企业集中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也是促进先进技术在中国落地的重要契机。今年,和睦家医疗与GE医疗、西门子、诺华、罗氏等跨国药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疾病防治的创新解决方案,让患者从创新中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本次进博会的美国企业超200家,是进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美国参展团。“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国市场之大、发展前景之广,加上日益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都是美国企业不能放弃的原因”李碧菁说。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和睦家医疗与GE医疗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从“美中互利”到“和睦家” 

  说起李碧菁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回暖。李碧菁对大洋彼岸的陌生国度产生了兴趣,进入大学后,她开始学习中国的历史和语言。她深知,中国已经准备好向世界敞开大门。 

  1979年,李碧菁供职的一家美国公司决定派她来中国拓展业务。24岁的李碧菁第一次来到中国首都北京。她回忆说:“当时,北京的大街上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类型的交通工具:马车、驴车、自行车,还有为数不多的汽车。” 

  上世纪70年代末,用B超给孕妇体检在美国已是通用做法,也可以给患者检查心脏等身体器官,而在中国则是闻所未闻。“当时中国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硬件还相对比较落后,甚至中国最好的医院都在用建国前的医疗器械,病人难以得到有效治疗”,李碧菁决心弥补这块空白——将美国先进的医疗设备带进中国。 

  她永远记得把第一台实时B超仪器展示给中国医生的那一刻,因为这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当时,她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大型的技术交流会。当600多名产科医生从屏幕中看见胎儿在母腹中活动的时候,很多人都激动地哭了。“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是用手触摸来感知胎儿的动态,但是现在他们可以看到实时的、鲜活的胎儿影像。”李碧菁说。 

  1981年底,李碧菁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取名“美中互利”。他们向中国引进的很多推动医疗发展的医疗器械其中包括很多“第一台”,比如第一台超声波检测仪第一台中央监视系统第一台超声刀第一台核磁共振仪,还有第一台手术机器人 

  

李碧菁(前排,左一)代表美中互利工业公司与中国卫生部签署中美卫生领域合作意向书。 

  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新生儿出生率增长很快,很多的产科医院都缺少足够的床位来照顾产妇。李碧菁瞅准时机,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并获得了中国政府关于外资创办医院的许可,然后开始在美国募集资金创建医院。“一切都是全新的,很多领域刚刚走向开放。医院开业前,我们一共拿到了180个不同政府部门的印章,都是一家家跑下来的。”1997年,中国第一家外资私立医院——和睦家医院在北京成立。 

  “最初,和睦家的患者百分之百都是在华的外交官和外企高管。如今,我们的医院80%患者都是中国人得益于这些年中国人在各方面对于品质健康生活的追求中国患者越来越期待获得高质量、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李碧菁坦言,“中国在医疗服务的多样化和可及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进步。这归功于政府的关注和巨大投资,还有私人投资领域的繁荣,也同样归功于中国对于国际合作投资日益开放态度。” 

  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华创业的外国人,李碧菁目前是代表900多家美国在中国大陆企业的美国商会副主席和美国中国区全国贸易委员会的理事。她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营商环境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从在华外资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上就可以看出来。 

  在医疗领域,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在催生新的、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这些需求会产生潜力巨大的医疗服务市场,并推动医疗机构的不断创新,助力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40多年来中国的变化巨大。比如人的平均寿命从建国以来到现在几乎翻了一番,孕产妇死亡率也降低了大约10倍。”李碧菁指出,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中国同样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有很多事情需要应对。比如,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多的病患,最高的癌症发病率,同时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和慢性病情况。 

  李碧菁介绍说,和睦家的医院和诊所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覆盖了中国的一线城市,同时也在深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诊所网络”的战略布局。从无痛分娩的普及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创新的癌症治疗模式,到私营医院参与医疗体系。和睦家不仅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私立医疗保健平台,服务了数百万的患者,同时也把医疗服务新理念,新模式带到更广阔的中国社会。 

  这些年,和睦家逐步建立了一个由医院和诊所整合而成的医疗平台。比起环境和设备,更有意义的是我们传播的理念,即healthcare——健康(health)加呵护(care)。” 

  她指出,和睦家创始于北京,并且于近期在北京加大了投入,这得益于北京开放的环境和投资政策,特别是过去几年北京“两区”政策,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充分体现了北京在经贸发展领域的包容态度和国际化氛围,有利于企业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和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各方面的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如今,和睦家在北京管理和运营4家医院和11家诊所。在原有综合医院的基础上,和睦家在北京的布局不断深化和拓展。和睦家医疗目前正在规划其最新、最大的项目——位于北京的低碳环保综合医疗中心,旨在促进北京医疗健康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新医院将集临床医学、教学和研究于一体。 

  

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上,李碧菁(左一)介绍和睦家使用医疗器械进行患者基础数据采集。 

  中美人文交流尤为重要 

  李碧菁表示,虽然中美关系近年来经历了风雨,不过她对未来仍然十分乐观,对双方合作充满信心。她指出了点原因:一是中美两国家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搞好关系不仅是对自己好,对世界和平繁荣发展至关重要二是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的频繁会晤是人文交流、民间交往越来越频繁是《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等政策的不断涌现。 

  谈及国务院8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李碧菁表示,《意见》提出的6方面24条政策措施,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国际工商界的热烈欢迎。“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以及中美两国继续保持开放沟通渠道,都将继续增强美国商界在华经营的信心。对我们的许多会员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我们的大多数成员将继续在这里投资和做生意,并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她说。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看到两国政府为重建信任、使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中美两国部长的高端互访,以及两国领导人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会晤,不仅涉及政治,也涉及商业,让我们认识到中美合作对两国经济的重要性。”李碧菁说,在很多行业领域,中美两国都是彼此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和确保持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8月底,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访华,中美达成了一些具体务实的成果,也被雷蒙多称为“向前迈出一大步”。今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访华期间,还特别会见了包括李碧菁在内的美国商界人士,听取他们对中美经贸合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近期,许多美国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也先后访华,拜访了中国相关政府部门。李碧菁认为,面对面的沟通对于两国人民,对公司、城市、国家间的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她进一步指出两国人民都从中美密切合作中受益。 “我本人对两国的未来比较乐观。我相信,只要大家保持这种开放、诚实、透明的沟通,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