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中阿博览会上的阿拉伯青年:在中国遇到更棒的自己

2023-09-22 19:55:00 【关闭】 【打印】

  “我从小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看过很多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对这个遥远的国家充满向往”,20239月,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期间,在中阿青年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摩洛哥的青年巴图莉·奈扎维分享自己与中国的精彩故事。 

  在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孔子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地完成学业后,巴图莉来到宁夏银川从事中阿文化交流工作,这一待就是四年。

摩洛哥青年巴图莉

  刚到银川不久就碰到新冠疫情爆发。她接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翻译《我想知道你的名字》(阿语版、英语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校园防控手册》(阿语版、英语版)。“那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家人非常担心我。为了让他们放心,也让更多阿拉伯人了解中国疫情防控经验,把中国的防疫措施翻成外语是最便捷、最高效的方法之一。”不仅如此,巴图莉还通过Vlog的形式生动地记录下“远亲不如近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有趣故事,逗得远在摩洛哥的亲人哈哈大笑,也让很多其他国家的网友看到中国应对疫情的措施。巴图莉制作的很多视频作品都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转发,成为新进“网红”。 

  20226月,巴图莉参与电视剧《山海情》阿拉伯语翻译与推广工作。“中国西北地区和部分阿拉伯国家有相似之处,都面临环境保护、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等棘手问题。译制这部电视剧可以给这些阿拉伯国家一些启发与借鉴。”但不同于一般的文本翻译,影视语言更强调聆听性、瞬时性、通俗性等。《山海情》中的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活习惯、幽默方式等都给巴图莉的翻译工作带来不小挑战。为了克服语言文化障碍,巴图莉就让同事教自己说方言,实地走访剧中提到的地点,甚至还还原一些剧中的情景,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剧中人物的生活,再用恰当的阿拉伯语表述出来。


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期间,在中阿青年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摩洛哥的青年巴图莉·奈扎维分享自己与中国的精彩故事

  经过反复的打磨与沉淀,2022年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召开前夕,《山海情》阿拉伯语版在埃及开播,随后在伊拉克、阿曼、苏丹等其他阿拉伯国家播放,一时间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媒体和普通民众热议的话题之一,埃及的新日电视台、苏丹舒卢克电视台、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阿曼Ayin平台等阿拉伯多国媒体都对这部“向幸福迁徙”(《山海情》阿拉伯语版剧名)充满期待与关注。 

  看到自己努力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赞赏,巴图莉充满自豪与自信,“小时候,我肯定想不到有一天会在从事中阿文化交流工作。现在,在中国,我看到闪闪发光的自己,充满无限能量。”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