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洱海生态廊道举行骑行活动(洱海论坛秘书处)
5月28日,2023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开幕。近400名中外嘉宾齐聚云南大理洱海之畔共话生态文明建设。
出席论坛的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乔治·凯亚 (Elia George Kaiyamo) 表示,来到大理,亲身感受到了当地的生态之美。他认为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今年是我来中国的第七个年头,到中国后我发现中国的领导人一直在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在各地考察时非常关心当地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这一点令人敬佩。”他告诉《中国与非洲》记者。
在大理,伊莱亚注意到除了当地政府,学术机构、企业也在积极开展项目共同推动农村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是非常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的。”伊莱亚说。
据了解,曾经洱海一度出现严重的蓝藻危机,局部水质下降到Ⅴ类。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他表示,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近年来,当地政府以生态截污面源污染治理为解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以绿色发展科技校园等科技赋能,转型提升治理水平。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生态体系,探索一条“跳出洱海抓保护、走出流域谋发展”的转型之路。
洱海海菜花(洱海论坛秘书处)
湖泊水污染问题也是非洲第三大湖泊马拉维湖亟待解决的问题。马拉维驻华大使馆参赞弗莱德里克·马利里(Fredrick Malire)表示,马拉维湖拥有丰富的淡水鱼群,但由于过度开发,湖泊出现富营养化、污染等问题。
“大理多年来探索出的洱海治理和保护模式可以为马拉维湖泊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马利里告诉《中国与非洲》。
云南友谊奖获得者、来自斯里兰卡的苏噶特·拉特纳亚克对《中国与非洲》表示,近年来,中国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一直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同时援助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他说。
夏媛媛 《中国与非洲》记者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