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
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从那一刻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时间正式开启。作为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筹备工作:细化实施方案、设立执行机构、面向全球招商、大力宣传推介……这个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正在一砖一瓦间构筑。
还有237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将在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这是党中央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决策,更是中国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大行动。
“这个博览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个国家的大合唱。”商务部部长钟山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再次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确定了基调。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为全球贸易发展搭建了公共平台,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国际公共产品。
当新时代的中国正沐浴着全国两会的春风,一篇做深做透改革开放的大文章正在悄然书写。
应时之举:发出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声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而中国的开放,与全球经贸环境息息相关,更休戚与共。
过去的一年,全球经济在复苏的态势中缓慢前行,但在“反全球化”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贸易摩擦和投资保护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仍然难言乐观。究其原因,“贸易保护主义”无疑成为最严峻的考验和最重大的障碍。
近年来,中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蜕变过程中,始终坚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更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自身的主动作为。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党中央着眼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们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体现了中国自信、中国担当。”
正如商务部部长钟山所言,作为中国发起的、多个国际组织和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中国不仅为参展国家和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提供参展的各项便利,还对最不发达国家免除参展的费用。
毫无疑问,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全球各国及采购商参与的国际性开放平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承载着更加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更公平开放的全球化、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企业共享发展红利。
“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更是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的主张,正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诞生的初衷。
改革之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动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需要,最显著的体现便是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升级。从恩格尔系数指标来看,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29.3%,比2016年下降0.8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3.7个百分点。显而易见,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涌起,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持续改善,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商品的需求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则呈现出“硬币的另一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8624亿元(包括进口B2B和进口B2C),同比增长66.3%。与此同时,2017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总额达到902.4亿元,同比增长80.6%。
数据最直观的反映:中国消费者对境外优质商品的需求正在逐步提升。除了商务部将于今年启动的“消费升级行动计划”,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也正是一剂“对症良药”。
通过搭建“优选优进”的合作平台,能够为国内消费升级提供多渠道的优质供给,有利于丰富国内消费选择,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从而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进口更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供给质量的必然路径。
钟山部长在《人民日报》刊文中曾这样表示: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进口中间品、引进先进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企业的创新发展水平,将促进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也有利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通过进口优质最终产品,将倒逼我国企业降低成本、改进工艺、创新技术,从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惠己及人:构建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
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这些年,本着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这样的“公共产品”中国提供了不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五年来的工作时着重提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这个过程中,我们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了: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项目落地。设立上海等11个自贸试验区,一批改革试点成果向全国推广。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退税增量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设立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全国,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进出口实现回稳向好。外商投资由审批制转向负面清单管理,限制性措施削减三分之二……
一句话总结:中国开放的扩大,不仅有力促进了自身发展,更给世界带来重大机遇。
面对“中国的开放还不足,对外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质疑,商务部部长钟山更用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中国在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地放宽市场准入,更加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据世行报告,中国的营商便利化程度在过去的五年当中上升了18位,去年我国吸收外资1363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再创历史新高。
未来,在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中国更有着一揽子计划即将实施。而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是一个有品牌、有品质、有品格的“公共产品”。
一方面,鼓励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中国通过扩大进口,支持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出口市场、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强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实践‘独行快、众行远’的发展理念。
另一方面,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并融入全球化进程。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最不发达国家参展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他们参与全球价值链,加强利益融合,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正如商务部部长钟山所介绍的,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实际上打造出一个包容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充分反映世界贸易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特别是招展招商工作进展顺利,报名踊跃,超出预期。国家形象展主要是展示参展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情况,只展示不成交。我们计划邀请的国家是60个,到现在为止报名的已经大大超出了60个国家。这些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还有最不发达国家。”钟山说。
各个国家、企业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支持和期待,正生动体现着中国所构建的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不仅“有市场”,更加“得人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起点。在这一年,我们期待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到来,更憧憬着携手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