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中国

一株石斛助力六郎城富美蝶变

2025-11-01 18:00:00 【关闭】 【打印】

在云南省广南县的大山深处,六郎城里藏着一个绿色财富密码。作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正以户均年增收2万元人民币的速度改写着当地村民的生活轨迹。

五金增收 共享红利

“我们村原来条件不好,都是泥巴路,用水都不方便,搬出去好多人。”六郎城自然村村民李卫萍的这句朴实话语,道出了这个壮族村落曾经的困境。如今,在铁皮石斛产业的带动下,六郎城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道路整洁、房屋翻修,90余户村民回流,实现了从“空心村”到“幸福村”的蜕变。

现在房子统一包装了,路都变好了,好多人又搬回来了。李卫萍指着村口崭新的柏油路说,现在年轻的、年老的都有事做,大家每天就在公司吃。她提到的公司,正是凌垭品牌创始人周艺畅带领的铁皮石斛产业项目。通过稳定就业领薪金、流转土地收租金、景区分红得奖金、资金入股分股金、经营民宿挣现金五金模式,村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村民在学习文山州级非遗西风斗技艺

李卫萍算了一笔账:我把家里闲置资金入股到公司,一年就有十多万的分红。她还参加了西风斗加工培训,现在每月能通过非遗手艺增收1200元。七八十岁的老奶,不限制她做多少,每天只要开心做点手工,公司就给60块钱零花钱。她笑着指向正在石斛加工坊忙碌的银发老人,她们都说现在能买零嘴,开心得很!

周艺畅在企业的发展中特别强调技能传承:我们每年都会送村民去北京、上海学技术,回来转训成妇女骨干。每年公司还会拿出一部分资金做奖励,评出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媳等奖项,目的就是用优秀带动优秀。现在整个村子里,大家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三产融合 产业链升级

“‘凌垭寓意就是让亚健康归零。周艺畅站在丛林万里石斛观光长廊前介绍,我们打造了一二三产融合的大健康产业。一产主要有5个种植基地,带动了90户村民参与标准化种植铁皮石斛;二产包含石斛手工皂、变色口红等深加工产品,带动了将近100人脱贫致富;三产打造了康养旅居小镇,以观石斛、体石斛、带石斛为主线,2024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3860万元、旅居消费430万元。


凌垭每年会拿出部分资金做奖励,评出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媳等奖项,用优秀带动优秀

李卫萍现在不仅是凌垭的员工还是民宿老板,她指着自家翻新不久的民宿说:游客来了能体验石斛宴、非遗手作,临走还能带伴手礼。这种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文旅融合的闭环模式,在当地真正实现了品牌的共建共享。尤其是在促进老人、妇女等群体就近就业、创业等方面成果显著,目前实现女性就业占比达65%,人均月增收超4000元。

非遗传承焕新生

西风斗是将铁皮石斛的鲜条烤制半干,人工将它拧成一个像螺旋一样的东西,这是是老祖宗传下的手艺。文山州级非遗传承人张科长边演示边说,这门手艺不仅让乡亲们实现增收,更让老祖宗的智慧活在了当下。更令他自豪的是,这项技艺正通过非遗工坊”“非遗研学走进校园:我们不只是把西风斗这样的非遗技艺带进课堂,孩子们创作出来有特色的作品,我们也会帮助他们申报非遗。”2024年,凌垭已通过非遗研学带动2000余名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技艺。

“希望通过我们的带动,让更多孩子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文化,让他们走出校园以后,能通过非遗赋能整个农文旅康养旅居小镇的发展!周艺畅憧憬着。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