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北极航线:连接欧亚贸易的新通道

2025-10-14 11:28:00 【关闭】 【打印】

  欧洲与东亚之间的货运贸易,除航空外,长期依赖穿越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航线和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网络。然而,后两个传统路线在运输时间和稳定性方面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近期,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下称“北极快航”)正式开通,不仅为全球物流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可能对未来的欧亚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多重战略价值凸显 

  首先,在经济效益方面,北极快航的运输效率显著优于现有线路。权威数据显示,目前中欧班列(北线)全程耗时约20余天,而传统海运经由苏伊士运河或好望角则分别需要约40天和50多天。相比之下,北极航线在适航期内,从宁波港到鹿特丹港仅需18天,且时长稳定。此外,单次海运的运量远超铁路班列,同时降低了单位耗能和运输成本。因此,北极航道的开通将极大提升中欧贸易的效率和规模。 

  其次,在北极事务的参与上,该航线为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提供了契机。作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和受北极气候变化影响的“近北极国家”,中国是北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北极航道的常态化运营,是中国以实际行动参与地区合作与治理的一种体现,有助于共同促进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再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北极航线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现有物流通道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例如,经马六甲海峡过红海海域的航线,常年受海盗侵袭和地区冲突影响,而部分陆路铁路也可能因地缘政治因素中断。相比之下,北极航线主要经过日本海、白令海峡和北冰洋海域,面临的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增加供应链韧性的备用通道。 

  最后,在地区合作方面,该航线具备惠及多方的潜力。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与欧洲经贸往来频密,北极航线的开通将为其提供一条更优的捷径。长远来看,若地区经贸关系正常化,俄罗斯也能利用此航道,将其远东地区的大宗商品更快速运抵欧洲。随着航线日益繁忙,沿线国家还可合作建设补给、维修等基础设施,服务过往商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挑战与潜在风险 

  尽管前景广阔,但北极航线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或潜在风险。   

  一是自然条件的限制。北极航道之所以至今没有成为繁忙的国际商用航线,主要在于极地航行的困难。此航线经过的北极地区海域常年被冰雪覆盖,普通船只的适航期仅有35个月。非适航期通行则需用破冰船开道,费用高昂。虽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或将延长适航窗口期,但实现全年商业通航的成本和技术壁垒依然很高。 

  二是随着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北极正成为相关国家角力场所。部分北极国家间还存在一些领土或水域纠纷,而近年来的国际形式变化也加剧了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这些纠纷可能会在未来对正常的北极航运造成干扰。 

  三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压力。目前北极地区生态环境已因气候变暖而受到严重影响,商业航道的加速发展将进一步对此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挑战,可能破坏当地生物的栖息环境。如何在商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考验着相关各方的智慧与责任。 

  确保北极航线行稳致远 

  北极航线作为可用于国际航行的水道,其成功运营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因此,要确保航线的长期稳定与安全,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利益攸关方,就航道安全、生态平衡、破冰船商业化运营及沿线基建等议题展开协商与合作。 

  第一,加强多边外交协调。通过北极理事会等多边机制,相关各方,包括作为观察员国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可以与北极国家共同协作,维护地区稳定与航道安全。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是保障航道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 

  第二,引领生态保护合作。开展跨国联合科研,对航道水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此举有助于向国际社会表明,航线的商业开发致力于与环境保护并行,共同维护脆弱的北极生态。 

  第三,探索区域经济联动。北极航线也有潜力催化东北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例如,通过与俄罗斯、朝鲜等邻国合作,实现便利中国东北地区进出口的口岸建设,共同推进中朝俄经济合作区域的形成。这种合作不仅能促进区域内各方的经济发展,更有望形成新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区,为地区共同繁荣注入动力。 

  简军波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