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从追风、踏浪到引潮,中国携手世界向未来

2023-10-09 09:38:00 【关闭】 【打印】

  当巨大的数字人踏江而来,与运动员共同点燃主火炬塔,当你和我同住亚细亚的歌声飘荡在集古老韵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西子湖畔,亚运会注定留下属于杭州的特殊印记,世界也再次以亚运之名,看到了一个更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9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图为开幕式上国旗入场。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国三次与亚运会结缘。1990年举全国之力办北京亚运会,亚洲雄风见证一个改革开放浪潮中渴望被看到的中国;2010年广州亚运会换个姿态办盛会乐享亚运折射中国国力变化和国民心态转变;2023年,大变局中的杭州亚运会以科技、绿色、融合之姿进入世界视野,向未来发出一次次的探索与追问。 

  33年间,从盼望乘上亚洲雄风,踏上世界潮流,到有了潮起东方的自信与从容。三次亚运之缘,折射出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迈出改变自己、拥抱世界、傲立潮头的三大步。 

  这种改变的体现,今天无处不在。亚运会是亚洲人的体育盛会,但对于中国人而言,它所承载的使命已可谓举重若轻。更加从容、自信、笃定的中国人,早已习惯了新一代运动员的率真和个性,能为他们的超越自我喝彩,也能为他们的遗憾与失利鼓掌安慰。走在亚运期间的杭州街头,市民们的热情中多了些轻松,既能为亚运速成英语,也能揭短式调侃当地的理发店。 

  48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谈到中国的变化时也说,中国人以前总好像很匆忙,急匆匆地去这又去那,没人愿意放慢脚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中国人现在看起来已经变得从容了。 

  从容背后,是底气和实力的不断提升。百年变局中,世界越来越向东看。过去十多天,亚运之城杭州向世界展现出它强大的科技力量。无论是公园里可充电的公共座椅、私人定制公交、智能指引路牌,还是路上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全部绿电供应的场馆,亦或是数字烟花表演、零碳主火炬、钱塘两岸的赛博朋克灯光秀,都向外界描绘出一个未来之城的现实图景。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评价道:我们可以期待本届亚运会在许多不同方面树立新的标杆。我们看到主办方在充分利用中国以及杭州所具有的全部数字技术。 

  重大体育赛事是年轻人的舞台。除了豪取201枚金牌的中国年轻选手,新一代的中国人,在本届亚运会展现出的活力也广受肯定。激情播报的“00播报员、频频出圈的赛场背景音乐,既暖人心又活跃氛围,被网友评价为没有一首歌是白放的。亚运会的志愿者和体育展示团队中有不少“90”“00,年轻人更懂年轻人,也更能自如地与世界互动。他们热爱本土文化,也熟知国际潮流,能将厚重的历史融入互联网视角和全球视野,用富有创意的行动让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和观众在亚运实现心心相融,也让中华文化呈现出别样的吸引力,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展示。 

  潮涌三迭,每一次都比上一次走得更远。杭州亚运会是新冠疫情后首次大规模、国际化人文交流盛会,亚奥理事会45个国家和地区会员全部报名参加,12500余名运动员相聚杭州。杭州亚运会为这场亚洲大家庭的聚会做足了后勤工作,引来运动员们花式点赞。亚奥理事会代理总干事维诺德·帝瓦里称赞道:很高兴看到,经历了疫情后,这届亚运会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亚洲大家庭在杭州心连心面向未来,从另个角度而言,也是对全世界发出的一个邀约。 

  本届亚运会赶上了中秋国庆长假,双节假日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亚运会更是为杭州等周边城市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强力拉动了疫情后旅游消费市场的复苏。33年来,亚运始终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今年以来,亚太地区面对重重挑战展现出经济韧性,中国经济继续发挥引擎作用,展现出作为亚洲大国、世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潮起亚细亚,携手向未来。钱塘江奔腾不息,终将与大海交融激荡,一起向前奔流。 

  改革开放45年来,三次办亚运、两次办奥运,中国人面对世界的自信,已无需靠金牌来证明,亦不再需要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来呈现。但是,中国人对于体育的热情,对于人类命运与共、文明交流互鉴的信念,一如既往、满腔赤诚。 

  再见,杭州亚运。你好,世界更好的明天。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