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鼎石学校10年级学生高士清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的环境小卫士,也是猫科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猫盟”的志愿者。2024年11月11日-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举行。作为参加大会的中国唯一未成年人NGO观察员,高士清在“促进公众气候行动的中国解决方案”边会活动上做了《我、北京、气候行动》的演讲。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中国角“促进公众气候行动的中国解决方案”边会,15岁代表高士清发表演讲《我、北京、气候行动》
他的故事,要从一种野生动物讲起。
它叫华北豹,俗称金钱豹,很少有人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北京,原始栖息地就在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2005年前后,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华北豹销声匿迹。北京失去了这一明星般的本土动物。2017年,“猫盟”开始对华北山地生物多样性进行摸底,评估在北京恢复华北豹种群的潜力。“恢复”不意味着可以空投豹子到北京山林,而是要评估北京山区的食物链、评估太行山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取消人为打猎的行为,让种群自然延伸到它在北京的原栖息地。2018年,当时9岁的高士清,作为志愿者开始参加这一项目,全程参与了“找到豹子、调查归途、带豹回家”的全过程。迄今已有六年过去。华北豹跟他回北京了吗?
《今日中国》:你找到豹子了吗?能谈谈这个过程吗?
高士清:首先你要知道距离北京最近的豹子种群在哪里。2016年,山西和顺县马坊乡,监测到40只左右稳定的豹群群落,这里距离北京400公里,是当时距离北京最近的野生华北豹群落;2020年,我和王一晴在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记录到一只长期在那里栖息的华北豹,这里距离北京直线距离300公里,当时是距离北京最近的一只华北豹;这条新闻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上进行了发布,我被称为中国的“寻豹少年”;2023年,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南庄镇发现了华北豹身影,这里距离北京200公里;
从400公里到300公里到200公里,我们俨然听到华北豹回归北京的脚步声,但遗憾的是,北京周边山区,却始终难以发现华北豹的踪迹。2024年这一年,我走遍了北京周边的太行山、燕山山脉,都没有收获。
在北京周边山区寻找华北豹的高士清
《今日中国》:除了找到华北豹,是不是还要考察太行山脉、北京山林目前是否适合华北豹生存,食物链是否完整?
高士清:对。调查的方式是在山里布设红外相机,定时回收,对野生动物进行随机拍摄,计算拍摄频率。我的观察点选址在延庆白河大峡谷附近(P1)和怀柔长哨营乡山区(P2),一个靠近高山大河,拥有纵向的山地生态多样性;一个藏在针阔混交林中,拥有横向的山地林草生态多样性。两个点位可以互为补充,相互佐证。
《今日中国》:有什么发现?
高士清:P1这个地方本来就是豹猫的原始栖息地,它的粪便在小山岗上随处可见,豹猫种群一片欣欣向荣。经过红外相机影像的花纹鉴别,一千平米范围栖息着二十只豹猫。其实近几年在北京北部山区,豹猫的生存状况好得出奇,豹猫被拍到的频次也很高。而在10年前,发现一只豹猫都是很稀罕的事情。P1这个小山岗其它动物数量也特别多,生物多样性非常扎实。
P2观察点可以说是北京近郊唯一可以称得上是原始森林的地方了。这处原始森林是针阔混交林,与目前山区单一的人工林模式不同,有大片壳斗科的栎树,栎树叶片不带蜡质,自然分解快,秋天结实橡子,是很多华北森林动物的最佳食物。
P2观察点拍摄到很多中型野生动物,这些大体重动物在北京山林数量的增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现象。獾一般体重10公斤,狍子体重30公斤,斑羚体重50公斤,成年野猪体重一般超过100公斤,为华北豹的重现提供了足够的食物。
在这个点位,我们首次发现了赤狐。作为中型食肉动物,赤狐在北京消失也有二十多年了。三年前,在北京西部灵山曾有影像记录,这一次被我们在怀柔北部山区发现,应该也算是北部山区的首次。什么时候大型食肉动物回归北京山林?这个被讨论了很多年了,华北豹、狼、豺,似乎都很远。但没有想到,赤狐悄悄地回来了。回归的赤狐是北京赤狐种群的残存后代呢,还是从河北那边扩散过来的,从目前的数据还无法判断。
六年来,我的感受是北京山区华北豹食物链各环节逐渐丰富,但数量上和连续性上还有待观察。
《今日中国》:经过六年的时间,华北豹回到北京了吗?
高士清:没有。它什么时候回来,没有人知道,大自然的规律或许就是这么神奇,往往以你想不到的方式回归。我们能做的就是低碳绿色,修复生态,给它铺好路,耐心等着它。
《今日中国》:你参加这次气候变化大会,有什么感受?
高士清:华北豹什么时候回到北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大自然在其错综复杂的生命体系中,为我们提供了巧妙的机制来应对我们面前的挑战。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无与伦比的盟友。通过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我们不仅保护了各种各样的物种,而且还释放了大自然固碳增汇的潜力,增强了我们地球的生态系统的韧性。我们的行动方案就是致力于促进这些协同作用,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蓬勃发展,并通过自然的力量减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面对气候变化,面对被迫离开栖息地的动物,面对濒临灭绝的物种,需要我们从今天就开始行动!
《今日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听了很多国家代表的演讲,你有什么感受吗?
高士清:这个大会来了五六万人,来自各个国家的各个机构和团体。我忽然明白了,气候大会的五六万人是五六万颗种子,他们会回到自己的国家落地生根发芽,会成为生态保护低碳绿色发展最有力的鼓动者和坚持者。就像这样,每一年更多的人参加进来,去影响更多的人,直到这一问题成为地球人的共识。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