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主办的2023“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论坛在北京化工大学成功举办。来自爱尔兰、希腊、俄罗斯、匈牙利、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南非、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12个国家的嘉宾和来自国内30余所高校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全球合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次论坛旨在汇聚全球智慧,聚焦于“一带一路”产学研用全链条合作,希望通过该平台分享交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与经验,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致辞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裴连杰在致辞中指出,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于近期出席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中强调了中印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样板。感谢本次论坛为中国与印尼两国在高等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方面提供一个优质平台,并希望通过该平台实现经验交流分享、合作网络构建、研究创新合作以及探讨更多潜在的合作意向与思路。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裴连杰致辞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汗·穆罕默德·瓦齐尔在致辞中指出,巴中两国科技合作存在巨大潜力,在人才交流、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机械、医学、农业等领域都有广阔合作前景。希望此次“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论坛能够促进巴中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发展,为凝聚巴中两国深厚情感、推动建设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汗·穆罕默德·瓦齐尔致辞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秘书长崔丹丹在致辞中指出,在共建“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时机非常重要,对于加强共建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协会组织、企业等创新活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秘书长崔丹丹致辞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曹叠峰在致辞中指出,中外人文交流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次力量。当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动国际产学研合作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本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10年来教育、科技人文交流领域成果的生动体现,更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的生动实践。希望各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开拓创新,共同为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曹叠峰致辞
此外,本次合作论坛期间北京化工大学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吉尔吉斯坦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俄罗斯喀山国立研究工艺大学签署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与合作备忘录。
与会中外嘉宾合影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